第三百六十二章 號角(2 / 3)

但意義比這兩役更重要,它不僅是大捷,更重要的是動搖了契丹的大後方。

僅憑此役,這幾年趙匡義從內藏庫裏撥出兩百多萬緡錢帛,以及宋九兩年多辛苦就物超所值了。況且烏玄明力量沒有削弱,反而經此一役大幅度上升,可能契丹要付出更沉重的代價,才將新渤海國拿下來。

然而宋九擔心趙匡義不理解,更害怕趙普搞鬼,又說道:“陛下,這些女真人戰鬥力不可小視。”

高瓊在邊上也說道:“陛下,若情況相同,這些人戰鬥力皆以一當十。”

隨宋九前去的將校士兵個個都精挑細選的,沒有丟宋朝的臉麵。但憑心而論,那些遼東番子太凶悍了,高瓊心中在懷疑,就算宋九在鹹州城下一戰,沒有先用城池攻防戰先耗遼軍體力,再夜襲糧草,而是直接正麵開戰,恐怕都會大勝。

“易安,原來這兩年你在遼東?”沈倫驚奇地問。

“是啊。”

趙匡義道:“若是如此強大,當年遼國如何將渤海國滅亡的?”

宋九答道:“渤海國學習唐朝製度,由是漸漸富裕開化,一旦開化富裕起來,就象我朝的將士一樣,凶氣削弱了,那時就隻有比拚兵力,如何是崛起的契丹對手?但這一行所用兵力皆是遼東深處的女真番子兵士,這裏氣候寒冷,冬天能滴水成冰。”

趙匡義喟然長歎。

當然這三年冬天宋九過得很苦逼,但沒有趙匡義所想的那麼苦,首先現在有了棉衣,宋九此行還帶了大量皮裘,去遼東後又教導當地人製造木炭,因此冬天時吃的苦並不多。吃了一些苦,不僅是冷,還有吃的,女真人半牧半漁,少量百姓種植,另外就是養殖,大半人家養豬,吃肉是好事,可天天吃肉曰子就難過了。特別是第一年,第二年宋九讓人帶了一些蔬菜種子種植,生活條件才漸漸改善。

宋九繼續說道:“當地人雖種植,不多,以肉食為主,又生在寒冷所在,故生姓凶野,體格強壯。但正是這種環境,造成了人煙稀少,各部族分散。故當年遼國滅渤海國時,這一部女真人力量沒有發揮出來。以後又是各自為戰,不能得到體現。但隻要將他們緊密聯係在一起,無論是生女真,或者是遼國上京西北的烏古敵烈,這股力量都會動搖遼國的統治。”

“聯係?”

“恩,臣少年時以為學問就是力量,有了學問就可以做官,可以使家人生活改善。不過許久後才發現這種想法也不一定正確。若無陛下保護,臣縱然有物格學上的學問,恐怕也被拋到長江中。因此臣又產生新的想法,權利就是力量。”

“但臣認為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就不知道錯在哪兒。若是真如此,臣在權謀之術上太差了,如臣剛回京城敘職,立即被趙相公刁難,毫無疑問,趙相對臣十分反感,以趙相公的陰謀詭計,與權謀術上的造詣,臣定會死無葬身之所。”

“宋九,你血口噴人,本官問你為什麼回京城,你故意不答,用此來陷害老臣。”

“那麼是我誤會趙相公啦?如此,宋九向趙相公謝罪,不過君前無戲言,以後趙相公就不要刁難臣了。”宋九說道。他刻意繞到趙普身上,趙匡義沒有打斷他的話,還不明白嗎?這是趙匡義也害怕趙普要脅趙匡義,將宋九做為棄子。

“你……陛下,請為老臣做主。”

“趙卿,你們皆公忠體國,一人少說一句吧。”趙匡義道。

宋九眼睛一亮。

趙普手段是厲害,可是趙匡義終是趙匡義,不是趙匡胤,趙匡胤每次與趙普說話時,總是客氣的稱呼字,而非是用趙卿,這有區別的。

趙匡義又道:“宋卿,你也不要再往趙卿身上拉了,繼續往下說。”

“喏。所以臣一直在反思,何為權利?思來想去,最終明白一個道理,權利是雙向的,人心認同,權利才能成立,想要人心認同,也必須要付出,例如人君,必須愛護百姓,百姓才會擁戴,那麼國家才會平穩。例如大臣,必須上報君王,下愛百姓,不得盜公私財物,處理公平合理,為政有政績。那麼不用毛遂自薦,人君也會提撥之。雖長於權謀之道,會升得更快一點,但那終是詭道,若無能力,不忠君愛民,隻靠歪門斜道,將朝堂弄得烏煙瘴氣,除非昏君在世,若是象陛下這樣的英主,必不會久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