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將軍,遼軍就在北麵十五裏處野狐嶺紮營。”
“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
李繼隆也下令安營紮寨。不過他們比遼軍舒服多了,有食物,有帳蓬,帳蓬裏還生著炭火。
“大帥,為何不繼續追殺?”來自六穀部的大將武勃離疑問道。
“勿用,敵人仍會做困獸之鬥,又有居高臨下之勢,一旦強行追殺,勢必激起他們反撲,能殲滅之,代價太大。反正是網中之魚,何必急在一時。”李繼隆道。
原因可不止這個。
已經大捷在望了,不用著急,而是用最小的代價取勝,否則高昂的撫恤金遠勝過了賞賜,再者每死一個兵士,就意味著一家破裂。李繼隆雖對政治不長,可簡單的道理還是懂的,這一戰打過了,賞賜,撫恤,以及重建,還不知得花多少錢呢。
況且還要收複燕雲,還要攻打北方……必須要保存實力。
停一停,與步兵不脫節太遠,保持整個集軍團前進,那麼手中可用的棋子會更多。特別是糧草,越往北去,遼國糧草會有危機,宋軍大部人馬也得需要大量糧草,因此行軍速度也不能過快。
拖下去對宋軍有利,宋軍睡在帳蓬裏,蓋著棉被,遼軍睡在野外,蓋著枯草,耗也將他們耗死了。
遼軍需要休息,宋軍同樣需要休息。
還有……
他將諸將召集:“楊延昭,秦翰。你們各率五千鹹平軍,繞道東側,盡量離野狐嶺遠點,不驚動遼軍,先行日夜馳奔高陽關,聽候王顯調命。”
“喏。”
兩人下去點兵點將。
“魏能,張凝,你們各率五千普通騎兵也速去高陽關候命。”
“喏。”
“若沒有意外,遼軍暫時會想以最快速度離開大名府,那麼就會從大名府東麵平原地區撤離。荊嗣。田敏。你們率五千背嵬軍,陋節,你們率五千鹹平軍,先行趕到故城鎮。然後立即休息。等到敵人到達時。你們提前伏擊。再派斥候監視。若是敵人改道大名府西側行軍,你們也要立即趕到大名府,與我軍配合。從側翼發起進攻。”
“喏。”
“再派人通知大名府王相公,不如這樣吧,孫全照,你立即去大名府,征調城中所有精銳兵士,配合荊將軍田將軍與馬將軍備戰。”
“喏。”
“餘部立即休息。”
就在這時,宋九送來一封快信。
李繼隆打開一看,笑道:“妙計。”
僅靠宋九,沒有李繼隆與曹瑋臨陣指揮,是休想完成這樣的大捷。但靠李繼隆與曹瑋,沒有宋九的支持,以及政治上的嗅覺,李曹二人想立此功,根本不可能。
休息了一夜過後,幾路兵馬都在移動。
遼軍繼續向東北逃竄。
李繼隆不慌不忙地下令撥軍起營。
後麵步兵與糧草輜重兵也跟了上去。
最後是趙恒帶著大隊兵馬。
宋九勸說趙恒前去北方,趙恒有些意同,不過有的大臣反對。宋九說了一句,自古以來,五鎮山嶽,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西鎮吳山、北鎮醫巫閭山、中鎮霍山。然唐朝衰落後,連燕雲都成了胡人之所,連五嶽的恒山也成了遼國範圍,更不用說醫巫閭山了。此次陛下北上,必拜祭醫巫閭山,這才是中原一統,天下混一的象征。諸位,如此盛事,你們想阻撓陛下嗎?”
趙恒馬上眼睛就綠了。
宋九一下子點中了所有士大夫的命脈。
張齊賢與寇準磨掌霍霍。
至於其他大臣也好不到哪兒去。
什麼叫盛世王朝,天下不混一大統,最少以前中國的疆域一統吧,不然何叫盛世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