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應該結束了。
隨著1940年秋季德國入侵蘇聯,戰爭初期由政委指揮軍隊導致的失利情況讓蘇聯一開始便處於相當被動的地位,雖然隨著俄羅斯冬季的來臨,德軍麵臨了自然界的嚴峻考驗,使得斯大林有時間調整戰略布局,重新啟用朱可夫等碩果僅存的軍事將領,但是因為有了我在RPG以及**上的技術支持,蘇軍的T34海完全無法對德軍造成太大的麻煩,尤其是德軍帶有傾斜裝甲的豹二在41年的春季攻勢便出現了,蘇軍節節敗退甚至丟掉莫斯科之後,斯大林不得不簽署了停戰協議,將烏拉爾山以西的大片土地割讓給了德國,衛國戰爭徹底失敗。
至於負隅頑抗的英國,隨著本土艦隊和地中海艦隊被我一鍋端,尚未完全恢複的英國海軍根本無力阻止德國的破襲戰,即使英法士兵撤退到了英國本土,但是麵對德國的破襲戰,即使將整個加拿大出賣給了美國,依然沒能改變被困死最終戰敗的命運。
美國雖然受到被英國出賣的加拿大,但是在對德作戰上羅斯福卻沒有什麼作為,他根本無法鼓動國民還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傻呆呆的跑去歐洲打仗,給人賣了還要幫別人數錢。僅僅是把現役海軍軍艦拿去支援給英國,隨後讓德軍擊沉。因為他越來越不聽話,所以我開始放棄對他的支持,反正美國又不是我的祖國,我也沒有必要在一顆樹上吊死。況且這個世界的美國也確實挺倒黴,剛剛才把加勒比海艦隊交給英國,轉過頭來日本就突襲了珍珠港,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創,美國海軍基本上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了,而北美洲那麼大的一塊地,美國陸軍卻隻有區區三十萬,還要麵對加拿大人不斷地起義運動,用焦頭爛額來形容哦也不為過。
而麵對焦頭爛額的英美荷等國,在中國吃了敗仗的日本在東南亞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奇襲掉美國太平洋艦隊之後,日本順順利利的吃下了整個東南亞。而野心勃勃的日本雖然不敢再去中國重啟戰端,但是看到虛弱的英國和美國,竟然突發奇想一邊通過東南亞向印度進攻,一邊跨國太平洋朝美國進攻。
結果自然是很悲劇的,美國民眾雖然不喜歡去歐洲打仗,但是對於別人打到自己家門口還是無法容忍的,而日本麵對開始徹底爆產能的美國,而且還是兩線作戰,自然也就悲劇了。
等到美國爆完兵,小胡子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竟然和日本結盟,於1943年準備配合日本跨海作戰閃擊美國。結果漫長的大西洋補給航線讓他徹底的成為了悲劇,不僅蘇聯在1945年大胡子撕毀停戰協議繼續打衛國戰爭,和美國在1945年一起收拾完日本的英國也開始配合美國絕地大反攻。雖然曆史的進程出現了差異,但是國際大勢卻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最終隨著德國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了。
美國的曼哈頓計劃雖然麵對德國的悍然入侵最後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造出來一顆原子彈,但是隨著我的支援,最終還是在日本長崎、廣島、小倉、新瀉以及法國加萊各升起了一顆蘑菇雲,最終奠定了戰爭的勝利。法國加萊主要是為了迷惑德軍對登陸點的判斷,最後的諾曼底登陸證明了這一朵蘑菇立功了。至於日本,日本人的一億玉碎雖然看起來簡陋,甚至可笑,拿竹槍捅裝備自動步槍甚至衝鋒槍的美軍士兵?但是誰說竹槍就捅不死人?太平洋戰爭已經證明了,這些發動萬碎衝鋒的日軍總是神出鬼沒的從各種讓人意想不到地方衝出來,給與美軍巨大的傷亡。所以,四顆蘑菇徹底摧毀了日軍的頑抗意識。
至於意呆利?讓我們無視它好了,反正意呆利最出名的不過是意呆利麵而已。至於中國,很抱歉的是,在老蔣很不爭氣啊,給他出了那麼多主意,但是執行下去的卻少得可憐,最後的結果就是在衛國戰爭取得勝利的蘇聯為了維護自己的大後方穩定,百萬誌願軍幫助綠壩黨奪去了北方,最後在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持下戰勝了老蔣。雖然最後蘇聯出於國際政治以及比俄羅斯人口多了八倍的漢族人口所造成的統治基礎考慮,並沒有將民國吞並下去,但是將蒙古納入其治下卻是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