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洞天聞道(1 / 3)

PS:看《西施新傳》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30)救國權術接著說那間密室,與其說密,不如說破舊不起眼,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室內這三個人的穿著,與這間房屋的陳舊相適應,但神情舉止,卻很不一般,有一種凝重和森嚴。相貌平常的團頭報告:範蠡私通齊國,準備在吳國來伐時逃走,已報告過聖母君夫人,請旨如何處置?黑衣女人說:是的,曳倪向我報告過,範蠡太狂,似應略挫其鋒。坐在上麵長頸鳥喙的人沉靜地說:無需任何處置,內中自有原因。範蠡和文種,我國兩大柱石,是複國滅吳的希望所在,忠心無二,目前非常需要他們,不許動他們。但對他們的監視,一點不能放鬆,因為他們過於能耐,是能夠射日的寶雕弓、穿雲箭。另外,派人注意選來的兩位美女,西施和鄭丹,範蠡和文種太忙,照顧不過來,這將是插入吳王心中的兩把尖刀。聽說前一陣有一個被劫走,你們‘梅花流星’也派人暗中保衛。他又轉向黑衣女人:一定要保護敬重範蠡和文種,不許動他們一根汗毛,一---根---汗---毛,聽清了嗎?直到……直到我有新的命令。黑衣女人低頭:是。但範蠡私通齊國的事,還要調查嗎?那人聲音很嚴厲:立即停止!黑衣女人和團頭曳倪同聲回答:是,王上。這都是一年多前的舊事。但是,範蠡裏通外國、私通齊國的事是真是假?完全是真的。隻是他不為自己逃命,而是一次外交權術,把越國再一次從滅亡中拯救出來,用的就是少女劍仙說的‘鬼穀子縱橫術’。.這是春秋末期,曆史的轉折年代,中央政權的周王室早已經沒落,春秋五霸的任何一國,比之周王室,國土要大得多,兵力要強得多,財富要多得多。周王室的‘天下共主’地位,全靠霸主的‘尊王攘夷’政策勉強支撐。而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我們故事發生的年代,諸侯霸主又被內部的家臣架空,例如中原最大的晉國,就已被韓、趙、魏三家實際上瓜分了,隻等一公布就進入戰國時期。齊國也是一樣,田姓的齊國早已被陳家實際控製,隻等正式篡位(那時田、陳兩字不分,這一巧合,為陳家提供了方便)。因此,齊國的國政和大部分土地完全掌握在陳恒手裏。還有兩個不小的世襲家族也有實力,國、高兩家。陳恒為了完全獨霸朝政,想打發國、高兩家出去打仗,目標選定禮儀之邦而弱小的鄰國---魯國。.另一方麵,吳王在伍子胥和太子友的極力主張下,有伐越的意圖,因為有越國加強武裝的消息傳來,盡管由於範蠡的精心巧妙安排和嚴格有序管理,吳王等拿不到任何實據。公孫珞和伯嚭勸說,大王賜了越國土地,他們操練少量低水平武裝來保衛,屬正常活動,不必過慮。但吳王有些放心不下,傾向於消滅越國,免除後患。這對越國是一個‘存’與‘亡’的關鍵時刻,武力抵抗是毫無用處的,力量相差太懸殊了。在這緊急關頭,範蠡采取了不動一兵一卒的縱橫(外交)權術,寫了封信,派大兒子範吉大出使齊國找到齊相國陳恒。那時每一個有所作為的各國首臣相國,對各國情況和人才是一清二楚的,陳恒久聞範蠡的大名,暗中有招募之意,隆重接待範吉大,看了範蠡的介紹信後問:你是代表你父親,為魯國做說客來了?範吉大剛剛22歲,但沉著地回答:非也,我不是為魯國,而是為齊國。陳恒:這話怎麼講?範吉大說:齊國不應伐難伐的魯,而應伐易伐的吳。陳恒奇怪:魯有什麼難伐,吳卻為何易伐?範吉大:魯國城矮薄而池淺窄,兵力微弱而無良將,國君無能,人心離散,故難伐。吳國城高厚而池寬深,兵強馬壯,器械犀利,有伍子胥、太子友等良帥猛將,全國齊心,故而易伐。陳恒笑道:年輕人,你是不是搞顛倒了?.範吉大請退從人,陳恒屏退左右,移席而前,範吉大說:小子聞父教,憂在外者伐弱國,憂在內者伐強國。今相國與國、高兩氏不易共處,若使伐魯,可能大勝滅國,則國、高兩氏威信和實力大增,相國卻無半點功勞。如果伐吳,勝是不可能的,膠著則可將兩家困住,朝政就完全歸相國,如兩人失敗,就可將他們任意處置。陳恒一聽,真是說到自己心坎裏去了,不覺大喜,說:真正高明見解。範吉大說:都是父親的教誨。陳恒說:向你父親致意,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當年越王若聽他之言,也不會有會稽之恥,恨不得請來一殿為臣。範吉大說:等相國正了大位,父親必定親自來拜賀。陳恒哈哈大笑,得意之極,送範吉大貴重禮物,吉大全部婉辭。陳恒說:你幫了我一個大忙,既不收禮物,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於是,陳恒走個形式稟明齊簡公,命國書為大將,高無平、宗樓副之,率大軍伐吳。那時吳國強大,如日中天,國、高二將不敢輕進,把大軍屯在吳國外圍邊境。吳王夫差大怒,齊國是手下敗將,表示過臣服,居然敢來太歲頭上動土,遂命武子胥和太子友率兵迎敵,痛加殲擊。吳兵勢盛,但伍子胥和太子友都認為吳國的大患不是齊而是越,故也不願進攻,那會互相消耗實力,結果對峙起來。這使得齊相國陳恒非常高興,得專國政從容布置篡國。而更高興的是越國,吳王的注意力從他們轉向齊國,完全打消了滅掉越國的想法,從而再一次獲救。範吉大詳細向父親報告出使經過,範蠡點頭,吉大說:因為我辭謝了陳恒的貴重禮物,他就告訴我一個秘密以作報答。他說,伍子胥認為吳王不聽忠言,吳國必亡,因而暗暗把兒子伍封,托付了齊國的大夫鮑牧,改名為鮑封,以存宗嗣。範蠡不語,心中卻想,太好了!好個伍相國,現在吳、齊交戰,你把兒子托敵方大夫,叛國罪鐵證如山,我隨時可以要你性命。其實,他知道伍子胥辦這事時,吳、齊關係良好,這次打仗,是自己為救越國而挑起來的,但吳王已不是當年,視伍子胥如父,已年老性格急躁,是決不會聽伍子胥分辨的,範蠡手中,又多了一根打擊吳國的籌碼。.範蠡把這事簡要地報告越王句踐,句踐大喜。範蠡說:我們最好派一支三千人的隊伍,幫助吳國,一是表態對吳的恭順,二是就近觀察吳軍的兵力和戰法。句踐升範吉大為中大夫,率三千人馬,捧上珠寶和20副精甲,卑辭厚禮來拜見吳王,願聽憑調遣助吳伐齊。吳王大喜,對群臣說:句踐到底對我忠心。從心理學來看,任何人都一樣,不願見到自己的錯誤,當年放回句踐,伍子胥等堅決反對,夫差實在不願最終證明那時自己做錯了。範吉大到前線,極力接交吳國的將士,學習他們的戰法。但對峙良久,仗打不起來,不久範吉大在學到許多吳兵戰術後,被遣返回國。.可以看出,禦用特務機構‘梅花流星’報告的範蠡私通齊國,準備退路之說毫無根據。範蠡和文種性格不同,喜出奇計詭謀,而且有擔待,獨立秘密執行,然後簡要彙報。這種做法省了越王的心,而且勝利了功勞歸於王上,失敗了責任在於範蠡。這種做法當時很受王上稱讚,但反過來,一旦要整他,這條條都是大罪,隻要一個‘專擅’,就行誅而有餘了。文種做事穩妥,一步一個腳印,事無巨細,均要稟報越王批準後執行,因他在越王被囚於吳國時代理國政,形同君王,成績昭著,威信極高。他知道這種事是很招君王忌諱的,所以小心謹慎,縮小自我,赤心為國。有時越王不耐煩了,說:我同範蠡在一起,如天馬行空,自由自在。同你在一起,簡直好像在地上爬行。文種說:我們不是天馬神龍,隻能在地上一步一步地艱難前進啊!在文種的心中,即使打敗吳國滅了吳國,事情也不過是開始,發展生產,增強國力,讓全國老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改善,那道路還長得很,而且也隻能一步一步地走,有時登山岩,就是得爬行。.以範蠡的忠心而機敏智謀,以文種的忠心而踏實坦誠,卻都在‘梅花流星’的嚴密監視之下,這就是政治,這就是權術。文良臨終的話,顯然被監聽到了,故受到焚屍揚灰之慘,也是對文種的警告。範蠡文種在文良墓前的話,當然不是說給死者聽的,而是要監視者通過內線稟明王上,表示忠心無二誌。可以想像,一方麵要籌劃興越滅吳的大計,費盡心血,另一方麵要防止背後的,從內部最高層射來的暗箭,這是多麼艱難的人生啊!不管範蠡文種多麼兢兢業業,赤心為國,仍遭猜忌。怪不得範蠡因勞心勞力過度,極端虛耗,又陷入錐心刺骨的自覺不應有的愛情之中,幾乎完全崩潰,若不是青蓮仙子救他,早已脫離苦海升天去了,吳越春秋將是另一種結局。(31)洞天聞道少女劍仙梅芯又陳出幾種仙果,讓範蠡品嚐,都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絕品,再加顏色不同的幾種玉露,為他滿上,對範蠡說:你隨便請用一些,不過閑談。諸子百家相互爭鳴,大大促進了人類的認識,儒家、墨家為兩大顯學,法家漸漸為各國諸侯采用,富國強兵,人才輩出,各顯其能,推動了社會發展。我們道家,講究清靜無為,順應自然,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你的人生目的已經牢牢樹立,深入骨髓,根深蒂固,不可動搖,那就是興越滅吳,所以絕不可能是道家,我也決不能收你為弟子。範蠡說:一字尚可為師,何況傳我劍術,提高修為,得益良多,不管仙子是否願意,蠡一定是持弟子禮,以師相待。梅仙子笑說:雖不能收你為弟子,但以你的行為心性,堅毅不拔,任極勞任奇怨,也是罕見的人才,作為朋友,和你討論,希望於你有益。至於玄女劍法,不過是花拳繡腿,不值一提,但對你而言,確實有益,太過於剛強,容易折斷,猶如烈火烹油,不能長久,我讓你練玄劍,不過化柔你的氣質,好處甚多。範蠡:謹受教,我自己是有感覺的,氣質改進心態平和,隻是沒認識到,蒙師提醒。梅:其實我還有更佳辦法助你,但緣分未到,就不提了。說到人間劍術,就我所知,可能‘落鳳三式’為絕學,我也不會,也不必,因我的仙劍蓋過一切。還是讓我們出去走走吧。.仙子讓範蠡到另室梳洗更衣,現成的泉水淙淙溫暖如春,備好的長袍大袖絲履,披著長長黑發出來。仙女也顯然浴過,換了更為飄飄臨風的雪白衣裙,烏雲垂肩,絕世美豔不可方物。外麵梅林中,如香雪海,好幾種小動物,如小兔、幼鹿、野貓、等,都來圍繞仙子身邊,挨挨擦擦仙子的衣裙,一隻白兔幹脆竄入仙子懷中依偎,仙子溫柔地撫摸它,它也輕輕舔仙子美麗的麵頰。令範蠡想起在溪邊小屋,玉兔鑽入施施懷中的情景,幾乎產生幻覺,感到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放鬆自如。一些小鳥,也來停在兩人肩上,輕輕啄頭發。範蠡發自內心:真是天堂啊!仙子微笑:這是人間,隻是你從無閑暇來享受。進入鬆柏銀杏樹林,更有一些較為大型的動物,鹿、麋、獐、狐狸、猴猿等和小鬆鼠躥來跳去,十分活躍,極高梧桐樹上,似有鳳凰。仙子說:許多動物可以和諧相處,但也有相尅的,大欺小,強吃弱,這就是自然,道法自然,自然是最高至理,人力不能違反,我們劍仙,隻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