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2 / 3)

柳氏和順娘哪裏還敢有二話,謝過崔氏,跟阿常出去了。

嘉柔前世沒有見到這對母女,阿娘的家書中也很少提及,對雲南王府來說,似乎可有可無。隻知她那個最小的弟弟似乎體弱多病,沒活多久便死了。而日後王府遭逢大變,她的庶妹憑著幾分姿色,依舊過得風生水起。

屋中隻剩一家三口,木誠節幹坐著不自在,本想下榻離去,崔氏卻問道:“大王,二郎去麗水城也快一年了。下月便是端午,可否讓他回家一趟?”

“他惹的禍事還小嗎!讓他在麗水城多呆些時候,好好反省!”木誠節語帶不悅。

崔氏頓了一下說:“二郎自小就在軍營裏頭,很少在家,的確是妾身疏於管教。但那件事也不能全怪他。他是為了維護王府和您,才跟他們起衝突的。”

南詔歸於中土之後,為了維護境內的安定,基本還是實行大氏族分封而治。

陽苴咩城有四大氏族,分別是木氏,田氏,刀氏和高氏。他們的姓都是曆朝曆代的帝王所賜,尊貴無比。木誠節雖是朝廷敕封的雲南王,但平時有事,還是需與這幾大氏族的族領商議。

這些年,朝廷對邊境的掌控日益減弱。幾大族領私欲膨脹,常常有不服上令的時候,也越發不把木誠節這個雲南王放在眼裏。

去年,幾個族領帶頭違抗稅法,雙方鬧到動手。木景清成了替罪羔羊,被木誠節罰到麗水城去,才平息了這場幹戈。

嘉柔抓著木誠節的手臂說道:“阿耶,我和阿娘都想阿弟。剛好家裏添了新人,也該讓阿弟回來認識一下吧?”

她以前不敢親近木誠節,總覺得他很凶。此番重生,對家人滿懷愧疚,自然更加親近。

木誠節看著她粉嫩的小手,想起她出生時,高興地把她抱在懷裏的情形,不自在地清咳了一聲:“麗水城那兒正練兵,等結束了讓他回來。我還有事,你們娘兒倆說話吧。”說完,便下榻穿了靴子,匆匆離去。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網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

嘉柔的手還僵在那裏,她說錯什麼了嗎?崔氏輕笑道:“昭昭,你阿耶大概是害羞了。你很久沒親近他了。”

原來如此。嘉柔靠在崔氏的懷裏,心中生出難言的苦澀。這世上對她最好最無私的,便是家人,而前生她為了跟虞北玄在一起,竟狠心離開了他們。她低聲道:“阿娘,以前都是女兒不懂事,往後不會了。”

崔氏抱著她,還有幾分不確定:“你此言當真?”

嘉柔點了點頭,嚴肅地說道:“我是一時昏了頭,才會那般胡鬧。隻見過幾麵的人,談不上多了解,更不可能跟他過一輩子。阿娘總說人心險惡,我早該聽的。”

若李家沒有退婚,也許上輩子南詔不會是那個結局,雲南王府也不會在一夕之間灰飛煙滅。其實阿耶的處境艱難,早在去年就顯露端倪,是前世的她太不懂事了。

她這輩子絕不會再逃婚,給家裏添麻煩。

崔氏說道:“是啊,以虞北玄的城府,怎麼會見你幾麵,就非你不娶?不過看中你是雲南王的掌上明珠罷了。”

“阿娘,我曉得了。從前我總覺得沒見過李家那位郎君,嫁過去也不會幸福,才會違抗婚約。是我太自私了。”嘉柔抱著崔氏,愧疚地說道。

崔氏對女兒滿懷憐愛,輕輕拍著她的背:“阿娘明白。但婚姻大事從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家也算名門望族,必不會虧待於你。而且你舅父,表兄表姐都在長安,到時總能幫襯你一二。”

嘉柔想起前世自己被綁到長安以後,哪裏有見過崔家的人探望。但想想也能理解,元和帝登基以後,那些世家大族本就不行了。像她這樣的叛臣之妻,誰還敢牽扯上關係。

她抬頭望著崔氏:“阿娘嫁給阿耶,離家鄉和親人那麼遠,後悔過嗎?”

崔氏笑著搖了搖頭:“不曾後悔。有你和二郎,阿娘就知足了。”

嘉柔聽完,若有所思。

這世上因一紙婚書而走在一起的夫妻,最後不是都變成怨偶。

反而那些以為得到真愛的,未必能相守到老。

*

陽苴咩城地勢較高,四麵有高山阻擋,氣候四季如春,晝夜溫差反倒很大。進入雨季之後,這幾日都陰雨連綿的,難見太陽,嘉柔隻能呆在屋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