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帳前的衛士將大帳的布簾拉來,裏麵已經擺上了兩張行軍桌,桌上堆著一盤盤熱血騰騰的大塊肉,碼了一溜的大海碗,碗中酒香陣陣。
在軍旅生活上,烹飪那都是以簡單快捷為準,基本沒有什麼刀功細作的花樣方法,割下一塊肉,扔進大鍋裏,放點油鹽,猛火水滾幾番那就是一樣美食,雖然如此,將士們也很難享受到這樣的夥食。
彭乾羽看了看張耙子身邊的各個將領,事先他打聽過了,在這支隊伍中,除了張耙子之外,那就數副將李忠的影響力最大,但彭乾羽沒見過李忠。
張耙子見彭乾羽沒動,便又道,“彭大人,請,進帳入座”
彭乾羽嗬嗬一笑,“不急不急,宴席之前將軍難道不讓我認識一下你的這些虎將嗎?”
張耙子一拍腦門,“對對,來呀,通報姓名與彭大人知道,你,就從你開始”他隨手在身邊的將領中一指,也不論品級大小。
其實就算是張耙子手下的這些將領,那在品級上都高出彭乾羽一大截,根必用不著向一個七品知縣通名,但軍令如山,將軍怎麼說那就得怎麼做。
“先峰千戶王明見過彭大人”
“馬軍百戶孫一朗見過彭大人”
“中軍副將李忠見過彭大人”
彭乾羽一一對著眾人回禮,當聽到李忠時,眼前一亮,仔細地看著這個李忠,心中不住的點頭,恩,人如其名,一臉忠誠之像,身材高大,目光堅毅,此人大有可用。
“聽說李忠將軍是張將軍手下最勇猛的戰將,今日一見果然是威武不凡,英雄氣概,張將軍,你手下能有這種英雄人物,真是有福氣呀,哈哈”彭乾羽的話乍一聽那就是一番無關緊要的恭維之意,但細細聽來,可是有著深深的挑撥之意,說直接點就象是在說張耙子能有今日那很成分是靠李忠給他掙來的。
李忠一臉嚴肅,拱手道,“彭大人過獎了,李忠的今日全靠將軍的提攜,沒有張將軍就沒有李忠的今日”李忠可是聽出來了。
張耙子是個直性子,一時半會之時還真沒聽出來這些意思,他哈哈地笑著,“李副將呀,看來你的威名傳得比我還要響呀”他根本就沒拿李忠當回事,因為他的營軍那全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各級將領也都是他一手提拔和任用,全營都是他的心腹,他不擔心有手下人會對他不利。
在大明軍製中除了拱衛京師的三大營之外,在地方還存在兩種形式的軍隊,其一為邊軍,用來守衛邊境,對抗遊牧民族的部隊,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一共九個軍鎮,史稱九邊,這些邊防軍有很強的戰鬥力,也是大明王朝中前期軍事力量中最強的軍隊。
其二那就是衛所軍,也稱營軍,這些軍隊那是為維護地方而存在的軍隊,大部分都屬於地方將領,兵源也大多都來自將領私自招募,但受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節製,不過部隊內部的中下級將領的任命權隻在這支部隊的將領,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隻是名義上的節製,實際隻能給這些營軍部隊管管軍籍,有戰爭時隻有皇帝才能指揮這些軍隊,再由兵部下達到營軍,糧草軍餉一並由朝廷供給,戰鬥力因這支部隊所處的環境和將領的能力來決定。
張耙子的營軍就是這樣一支半公半私的軍隊,早年出身綠林,後來受了朝廷的招安,立有幾次軍功,漸成氣候,勢力也越來越大,又因駐地在安慶府,也稱作安慶府營軍,這是他曆經前後十來努力而得來的結果,身邊的各級將領幾乎無一不是跟著他血戰而來的生死兄弟。
李忠是個聰明人,他雖然不知道彭乾羽想幹什麼,但名聲勝過張將軍那絕非是什麼吹捧,在這支營軍中,張耙子彈指間便能讓一個將領成為馬前卒,也能一張口就讓一個夥夫成為陣前大將,李忠心中不安,忙一低頭,對張耙子拱手道,“不敢,將軍取笑了”
張耙子哈哈一笑,很是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