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自閉型性格的表現及其突破技巧(1 / 1)

心理學家指出,自閉而不合群的性格,不僅有礙於和諧的人際關係建立,不適合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而且還會使人心理上缺乏安全盛和歸屬感,形成退縮感和孤獨感,從而也有礙於人的身心健康。

自我封閉是指個人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除了必要的工作、學習、購物以外,大部分時間將自己關在家裏,不與他人來往。

自我封閉者都很孤獨,沒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動。自我封閉的心理現象在各個年齡層次都可能產生。

兒童有電視幽閉症,青少年有因羞澀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懼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厭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子女成家)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閉心態。

同時,在不同的曆史年代都可能存在這一現象。

有封閉心態的人不願與人溝通,很少與人講話,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害怕或討厭與人交談,前者屬於被動型,後者屬於主動型。

他們隻願意與自己交談,如寫日記、撰文詠詩,以表誌向。自我封閉行為與生活挫折有關,有些人在生活、事業上遭到挫折與打擊後,精神上受到壓抑,對周圍環境逐漸變得敏感,變得不可接受,於是出現回避社交的行為。

自我封閉性格實質上是一種心理防禦機製。由於個人在生活及成長過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挫折引起個人的焦慮。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較差,使得焦慮越積越多,他隻能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回避環境,降低挫折感。

自我封閉性格與人格發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關係。自閉的人往往有些孤獨,在生活中也會犯一些“小錯誤”。

由於道德觀念太強烈,導致自責自貶,自己做錯了事,就看不起自己,貶低自己,甚至辱罵討厭摒棄自己,總覺得別人在責怪自己,於是深居簡出,與世隔絕。

有些人十分注重個人形象的好壞,總是覺得自己長得醜。這種自我暗示,使得他們非常注意別人的評價,甚至別人的目光,最後幹脆拒絕與人來往。有些人由於幼年時期受到過多的保護或管製,他們內心比較脆弱,自信心也很低,隻要有人一說點什麼,就亂對號入座,心裏緊張起來。

他們最怕到公開場合去,在生人麵前常顯得束手無策,於是幹脆躲在家中不出來。也有些人寧願獨身也不願成家,大男不成家,大多是不願意承擔起建立家庭、養育子女的責任;大女不出嫁,是在期待出現理想中的“白馬王子”。他們或者回避現實,或者期望過高,都將自己封閉起來。

自己的認識越正確,你的行為就越自然,表現也越得體,結果也就越能獲得別人肯定的評價,這種評價對於幫助你克服不利於合群的心理障礙是十分有利的。其具體措施是:

1)改正錯誤的人際知覺。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指出,人在評價別人時難免帶有主觀印象,結果常常因此而“失真”。比如,人們常常根據對方的一些個人資料(如籍貫、職業等)來推斷此人的性格,如認為會計總是斤斤計較,小氣萬分的。這種錯誤的人際知覺,當然使你難於與人和睦相處。

因此,隻要你能認識到這些人際知覺中的偏見並不為之所困,你就能合群了。

2)學會一些交際技能。

如果你在與人交往時總是失敗,則由此而引起的消極情緒當然會影響你的合群性格。如果你能多學習一點交往的藝術,自當有助於交往的成功。

例如,多掌握幾種文體活動技能,如跳舞、打球之類,你會發現自己在許多場合都會成為受別人歡迎的人。

3)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與人相處時,當然不應苛求別人,而應當采取隨和的態度,但那是有限度的。因為隨和不是放棄原則,遷就亦非予取予求。

如果那樣,根本就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敬,自然無從使自己合群了。保持人格完整的最好辦法,是在平素的待人接物中,把自己的處事原則和態度明白地表現出來,讓別人知道你是怎樣一個人。這樣,別人就會知道你的作風,而不會勉為其難地要你做你不願做的事,而你也不會因經常需要拒絕別人的要求而影響彼此間的人際關係了。

4)善於和別人交換意見。

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賴於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肇始於相互的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想上和態度上的溝通。因此,經常找機會與別人談談話、聊聊天,討論某些問題,交換一些意見是十分必要的。

友情是在相互的施與愛之中生長的。孟子說得好:“愛人者人恒愛之”,你如果能主動伸出善意的手,它馬上就會被無數友情的手握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