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生命的奧秘,是從安於靜默開始的。所以,安靜也是一種幸福。古人雲:“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遠禍,苟字可以養福,靜字可以益壽。”能擁有一顆平靜的心,一片寧謐小天地,一段安定的生活,想必是人生一種極大的幸福。
人世間,有多少人能真正放下一切,打開心靈之窗,讓陽光與雨水來照亮、衝洗?在這紅塵濁世中,終日擾攘,哪裏才有安靜的角落呢?當我們獨處時,諸如孤獨、寂寞、無聊等內在的紛亂情緒均會一一浮現,也因此,我們需要安靜,唯有當外在活動靜止時,內在的活動才會浮現,才能被“看到”,人們可以借此整理一下自己的內在,整合分裂的自己。
“燈動則不能照物,水動則不能監物,性亦然,動則萬理皆昏,靜則萬理皆澈。”老子提出了“虛靜”的觀念,這是對生活上具有批評性與啟示性的觀念,“虛靜”的生活,蘊涵著心靈保持凝聚含藏的狀態,唯有這種心靈才能培養出高尚的心誌與純樸的氣質,也唯有這種心靈,才能導引出深厚的創造能量。
人若能重視內在生命的培蓄,對於浮光掠影式的生活形態,就會予以改變。現代人的生活,往往匆促浮華,自然難以培養出深邃高遠的思想。所以,繁忙躁進的生活,足以扼殺一切偉大的心靈。所謂:“得意淡然、失意泰然;靜能製動、沉能製浮;寬能製偏、緩能製急;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嚐得出;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所謂:“人心如水,靜止則明;不為物引,不為欲縈。”所以,人一定要隨時清掃、淘汰不必要的東西,才不會讓它們變成生活中沉重的負擔。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斷地積累東西,包括名譽、地位、財富、親情、健康、知識等,同樣,也包括煩惱、憂慮、挫折、沮喪、壓力等。這些東西,有的早該丟棄而未丟棄,有的則是早該儲存而未儲存。問問自己: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以至於總是沒能好好靜下來,替自己做一次心靈的清掃?
生活本身充滿了平淡,我們要習慣於在平淡中得到享受。很多人都喜歡清掃房子後那種煥然一新的環境,掃清灰塵後人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同樣,理完發的感覺也十分清爽,因為將多餘的東西去除了。
兒童是快樂的,究其原因,在於他沒有過多的心事,也沒有不必要的憂慮。而成人則不同,我們的生命中有太多的積壓物和太多想象出來的複雜的事物,它們抑製了生命能量的發揮,弱化了生活的幸福感。
使用電腦的人都知道,回收站是需要經常清空的,否則會占用過多的空間,影響計算機的運轉速度。人的頭腦亦如此。你不能什麼都扔掉,但你也不能什麼都留著。聰明的人是善於取舍的人,是適時取舍的人,他很清楚幸福需要用眼光去辨別,更需要用勇氣去放手,有太多負擔的人是走不快的。而生命的難度也正在於此,你要不斷清掃和放棄一些東西,因為生命裏填塞的東西越少,就越能發揮潛能,而清掃心靈則是一個掙紮與奮鬥的過程。
在影片《天堂影院》中,老放映員對主人公說:“走吧,不要回頭,永遠都不要回來。”他的意思是要讓那個年輕人去闖蕩,去發揮潛能,並希望不要讓過去的一切拖累他,盡管他非常疼愛這個孩子。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揮手的旅程,少年要告別家鄉,傷心人要告別傷心地,雄鷹要告別安逸,快樂要告別悲傷。沒有告別,就沒有成長,而有時離別是為了更好地相聚。知難而退有時比知難而進更重要,也更富有智慧。事實上,一個注定要消失的東西,如果突然消失了,也許是件好事。人們走投無路,自然會去尋找別的出路,說不定就此便踏上坦途了。而那種慢性死亡,卻是悄無聲息地耗盡了你的生命,深陷其中,會感到更加痛苦。在這個時候,人便需要果斷地舍棄,而不是固執地堅持。
下雨的時候沒有傘不要緊,要緊的是盡快找到一個能夠避雨的地方。淋雨是不可避免的,但你如果不跑開,也許就會淋出一場大病來,為一場雨得一場大病是不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