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說以戰錘K40為參考,更以星際科幻眾多題材為背景,描繪出人類曆經萬年所發展出的偉大文明。在小說中其人類以為種族謀出路為核心,進而探索太陽係進行原始積累,在公曆7K人類研發出高壓核聚變型探索飛船,從而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到達太陽係各處,在地球與火星之間建立起龐大的探月級太空站,用來作為交通樞紐
創曆10.2K(在公曆10k正式改為創曆紀年法,創造紀元曆史將為我們展開新篇)人類掌握短距離跨空間技術,從此人類可以從地球直達火星、木衛一、木衛二、土星等行星。與此同時人類掌握恒星可控技術,從此可以更好的利用太陽能輻射資源,人類還掌握了一種名為越鈦離子能源轉換技術。
創曆10.8K人類成功控製太陽係,在太陽係各行星之間建立通道,在土星、火星上建立生態圈並成功大規模移民。海王星、天王星變成星際考察站有大量科學人員駐紮,在其周邊設立了護星級軍用太空站,分別用來駐紮守軍以維護太陽係的安危。
創立10.9K人類向外圍星係進軍,開始探索太陽係外麵的未知區域。從第9000年開始人類陸續探索開拓8200多個星係,其中更有多生態星係多達3200個,擁有智慧生命的星球也是不計其數。從此人類星際殖民時代開啟,大航向時代來臨,無數有誌之士主動申請開發未知星係、行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星際工業及交通體係。
荻文薩-VS-10462星係,於9100年被發現,先後進行五次偵查探索,此星係屬於多生態星係,擁有一顆質量是太陽3700倍的超巨恒星,周圍環繞20顆行星,其中有7顆屬於氣態行星5顆液態行星,8顆類地行星,其中有3顆類地行星發現生命存活的跡象。再接下來更進一步勘察中時間來到9150年,在其中的一顆類地行星上發現的文明水平大約相當於人類公曆24世紀,其上麵所存在的生命形式也屬於碳基生命體征。但不同的是人類普遍的特征基本上保持不變,而此文明卻如此多樣化,從另外一種角度講應該是物種多樣化,此星球雖有類人生物但還不能確定其構造形式。另外就是以野獸外形為主的一類類人生物,其形式包括地球生態上大部分“動植物”,很明顯進化出了更高的物種層次……
人類曾試圖與其進行交流,但其原著生物普遍表現出抗議情緒,是不友好且不想與我方交流,所以人類打著“教化、進步、幫、發展”的口號,初始階段向其輸送了大量的新型技術給這些生物,但其惡劣態度不能容忍,強製並以武力的形式控製該星球,另外兩顆星球同理,均以戰爭形式強製執行
星際太空大殖民浪潮即將興起,另外加固了其他星係與太陽係之間的聯係,最終在地圖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導航圖,也為人類的未來增添濃厚一筆。時間來到9783年人類科技得到新突破成功實現人造星係生態圈,可以進一步進行實驗探究了解宇宙的構造以及奧秘,模擬過去、未來。
創曆11K星際殖民時代正式開啟人類向著銀河係更深處進發,一路上曲折離奇、艱難苦澀,因為宇宙中的特殊環境也是損失較大,但在這期間人類通過觀測發現了次太鈉子風暴的形成,這是一種比伽馬風暴更致命的宇宙氣象環境,其釋放的能量可以瞬間吞噬、摧毀約太陽係七萬倍質量的星係。後麵在距離八千萬光年外觀察過無數次,令科學人員不可思議的是,這種天體可能是由宇宙空間坍塌扭曲質變而成的,而且是隨機性且無法用科學手段計算和推測的,這種東西被命名為“次質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