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之大考——迎檢
中國的孩子們幾乎是從踏進小學大門的那天起,就開始準備迎戰高考這個日子了。嵩山曆史建築群從申遺那天起,就在為迎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的檢查評估做準備。在此之前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投入,全都係此一舉。
一運籌帷幄,獨具匠心
2008年8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副主席郭旃先生一行來到登封,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對申遺項目最後驗收評估做先期準備。單霽翔局長和郭旃先生一行對8處11項申遺地的所有項目做了全麵細致的考察,然後深情地回顧了登封曆史建築群申遺所走過的道路。
登封市在嵩山申遺項目提前的情況下,不畏艱難,全力拚搏,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嵩山曆史建築群上下跨度2000年,並且拆遷難度大,整治任務重,質量要求高。在僅僅一年的時間內,要確保完成涉及40平方公裏範圍內8處11項世界遺產項目的申報準備工作,其難度之大,在國內外都是絕無僅有的。
回首過往,登封已經如期完成了申遺的所有申報準備工作。擺在眼前的是一項最關鍵的任務——迎接聯合國專家的考察和評估。
按照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程序,雖然此後還有國際遺址理事會的評估推薦和世界遺產大會投票表決,但是眼下的聯合國專家實地考察和評估卻是一道重要的關口。如果不能順利通過,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後麵的程序也將無從談起。
這是名副其實的大考。
到現場來的國際組織隻有一個,考官隻有一人,考試僅此一次。所以這個人,這次大考,確屬重中之重,非同小可!
中國在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2003年以來,中國年年申報,年年成功,這種能力和成績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企及的。正因為如此,中國麵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一些過去在世界遺產中占據優勢的國家,開始對中國的申遺項目產生了某種複雜心理。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把工作要做得更好更細,才能從容應對,立於不敗之地。
登封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最集中的一個縣,漢代的三闕、觀星台、嵩嶽寺塔、嵩陽書院,這些都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少林寺,名揚四海無人不知;中嶽廟,中國規格最高的古代禮製建築群。嵩山曆史建築群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成敗的關鍵,是能不能把迎檢工作做好。
國家文物局根據多年來的迎檢工作經驗,總結出迎檢階段必須強調的兩個字:細節。細節決定成敗,要事先準備好各項預案,要認真地把握住每個關鍵的環節。
其一,接待國際專家要按照國際原則、國際慣例辦事,態度不卑不亢,不做畫蛇添足的事。
其二,在迎檢時要讓專家感受到我們對嵩山文化遺產的敬畏之心和尊重之情。讓她感受到我們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充滿了責任心,充滿了愛心。
其三,要表現出我們對嵩山曆史建築群文化遺產的價值有深刻的理解,我們對這些文化遺產非常熟悉。
其四,要表現出當地民眾對申報世界遺產是熱情支持和熱切盼望的,申遺是符合當地民眾的願望和當地民眾的利益的。
其五,要表明我們對嵩山曆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目的有正確認識,我們會為它可持續的保護創造更好的條件。
在聯合國專家實地考察和評估的時間安排上,國家文物局可以說是運籌帷幄,獨具匠心。2008年9月13日至9月16日,當這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拉姆齊來到登封的時候,恰逢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中秋節是一個民族的節日,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它最能突出地體現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傳統文化,它能讓這位來自歐洲的專家感受到異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色。
溝通情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人都有感情,專家也不例外。當她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受到了良好的接待,展開了真誠與坦誠的對話,與當地老百姓、宗教人士和社會方方麵麵的人進行了接觸,讓她感覺到了我們對於文化遺產的重視,看到了當地的人與自然、人與文化遺產的關係是如此和諧……這一切都會觸動她的心弦,打動她的感情。
國家文物局單霽翔局長強調指出,前來考察評估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會要求接觸一些民間的人士、宗教界的人士、青少年、參觀者,在這方麵我們不能回避。我們要做好預案,積極應對。被接觸的人要不卑不亢,他們不一定要說出具有專家水平的話,但是他們要對文化遺產有一定的理解,要能夠用對文化遺產充滿感情的話來表達他們的意願。
對陪同接待的專業人員,單霽翔局長提出了嚴格的標準。要求他們做到“說專業的話”,“說專家的話”,“說真誠、坦誠的話”。要求他們通過自己的言行向聯合國專家表明,我們對《世界遺產公約》、對《威尼斯憲章》、對2004年2月版的《實施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等等都是熟知的,對於這些基本理念我們都有正確的理解。
要讓這位前來考察的專家知道,我們在這方麵並不外行;要讓這位前來考察的專家看到,我們在遵守著並在努力實踐著這些通行的國際理念。
當今世界遺產保護的潮流存在著很多變數,但總的趨勢是:文化要與自然相融合,自然要通過文化的融合來展現。
2003年聯合國出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嵩山曆史建築群與這個公約有著非常密切的契合點,即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互相融合,生成了一種嵩山所特有的文化景觀和文化空間。
嵩山曆史建築群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天人合一”,就是“文化融入自然,自然烘托文化”。
比如少林寺,那種深山藏古寺的氛圍,那種古建築與禪、武文化的契合,這些都是嵩山曆史建築群文化遺產的特征,也是嵩山曆史建築群文化遺產的價值表現。這些突出的特點,必須向聯合國專家作突出的介紹。
單霽翔局長還特別介紹了國家文物局的股肱之材,世界古跡遺址理事會副主席郭旃先生。在中國開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起步階段,郭旃先生就投入了此項工作。他在我國世界遺產申報和世界遺產保護方麵堪稱是坐第一把交椅的專家,他是最有實踐經驗的權威。
郭旃先生是嵩山曆史建築群申遺項目的策劃者和運作者。嵩山曆史建築群申遺的每個重要階段,他的身影都會出現在鄭州和登封。此次郭旃和他的同事再次來到登封,是要對迎檢工作安排一次全麵而細致的模擬彩排。
這次模擬迎檢以注重細節為要,它是具體而又細致的。比如:安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這位專家走什麼路線,在什麼地方停留,在哪個地方作一般講解,在什麼地方作重要講解,在哪個地方接觸什麼樣的人,在什麼地方喝水,在什麼地方小憩,在什麼地方吃飯……怎麼樣使她感覺不拘束,不過分?怎麼樣使她既能感覺到她的工作不受幹擾,同時又能達到我們的意圖?
要做好以上這些工作,必須在每一個環節都有精心的設計,都有足夠的準備。細到送什麼樣的禮品,小到接待人員的一舉手一投足,都不能掉以輕心。
郭旃先生和登封方麵一起就上述問題做了反複討論,認真研究,然後作出了最後的敲定。
國家文物局單霽翔局長向登封方麵表示,他會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適當的場合安排與國際專家拉姆齊女士會麵,以表明國家行政部門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二注重細節,從容應對
郭旃先生陪同國家文物局單霽翔局長到登封檢查申遺工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對申遺項目最後驗收評估做先期準備。郭旃先生在全麵視察了8處11項申遺地之後,作出了如下結論:
文本編製也好,文物保護也好,環境整治也好,這些最難的關口我們已經過去了。我們實實在在地做了那麼多工作,應該說目前我們的現狀基本上可以從容應對國際考察。我們要有信心,要不卑不亢地接受驗收考察。
要做到從容應對,首先必須弄清國際專家的個人情況和考察目的、考察範圍,並且預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對全局和細節都要了然於胸,有備而動。
郭旃先生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對即將來華評估驗收的國際專家的個人情況做了研究分析。這位專家拉姆齊女士,年齡有50多歲。她的身份是澳大利亞環境保護部遺產處高級保護師。她長期從事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
郭旃先生特意查閱了這位國際專家的一些學術專著,發現她關注的方向主要是世界名山的景觀。可以推測,這位國際專家到嵩山評估驗收,很可能會問及嵩山的一些情況。比如問到嵩山的神山性質、神山的景觀、嵩山的區域到底有多大等等問題。負責解答的人應該這樣回答她:嵩山的區域還涉及鞏義、偃師這些不同的市轄區,所以登封此次申遺的項目選擇了曆史建築群而沒有選山,但是這些曆史建築群與嵩山都有著密切的聯係。
郭旃先生除了研究即將來登封考察評估的專家拉姆齊女士的個人情況之外,還特意研究分析了許多ICOMOS(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總部的文件。ICOMOS總部要求經它派出的每一位考察專家都要於當年10月底提交考察報告。考察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1?郾遺產的保存情況;2?郾遺產的特點即比較性研究;3?郾對文化遺產的分析;4?郾報告專家所看到的遺產範圍和緩衝區,這些邊界劃得是否合理,是否夠用。
最後,ICOMOS總部還會通過這位專家的報告記錄來考察專家本人考察評估工作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所以,專家的報告還要記錄什麼時間到了什麼地方、參加了什麼會議、會見了哪些主管部門的什麼人等等。
針對即將到來的國際專家的個人情況、專家的工作內容以及ICOMOS總部對考察報告的要求,郭旃先生對迎檢預案做出了通盤考慮和詳細的建議:
其一,接待評估考察的時間預期。考察時間為2008年9月12日到達北京,9月13日、9月14日在登封考察評估,9月15日參觀河南省博物館。9月15日離開。時間緊湊而足夠,防止斜生枝蔓,造成意外。
其二,國際考察的目的和重點。國際考察都是遵循一定的規則、按照一定的程序來操作的,它是有章可循的,所以不必覺得太神秘。
在考察當中如果對方提出一些過分的或者不符合考察目的的要求,我們都可以委婉地向她做出提醒。比如有的專家在可移動文物上要做文章,我們就提醒她:世界遺產考察是不包括可移動文物的。
如果她關注考察以外的東西,或者屬於她專業上的興趣,我們都可以給予滿足。但是我們應該做出提示:我們會在考察任務上滿足你。至於你感興趣的其他方麵,我們隻是盡量予以照顧。
其三,國際考察的內容和禁忌。屬於考察內容的東西,我們講深講透,不屬於相關內容的東西,我們要一帶而過。禁忌指的是不能用國內的辦事規矩和習慣來套用國際事務。比如我們在內部的總結報告裏可以講環境整治的過程中頂住了什麼什麼壓力,拆遷了多少多少等等,但是這些東西你講給國際專家聽就非常不妥,這就是禁忌。我們隻需要正麵講述這些遺產得到了妥善保護,有些險情得到了及時處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