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當然求之不得,有這麼強大的武神成為他們的打手,幫他們衝鋒陷陣!這絕對是天下第一好事!沒有任何猶豫,顏良就按照呂布的意思行軍布陣,不過隻是萬人規模的鐵騎,一聲令下,很快就整裝待發。
一團紅光晃動,萬名鐵騎跟於其後,鐵蹄滾滾而動,隨著戰神的步伐遠征四方。
冀州,魏郡,黎陽。
這是一座名城,在官渡大戰之後,蔣義渠就在黎陽收攏了袁氏敗兵,讓袁氏重振威風。某個程度,可以說這座城池是袁氏的奇跡之城。之後為了紀念官渡之戰,黎陽雖然不是魏郡的郡城,但建設卻不亞於郡城的規模!守將亦為袁氏大將郭援,守軍十萬青州兵,一萬陷陣營,一萬冀州鐵騎。
這也是孫權部進入冀州準備拔下的第一個大城!
孫權部的統帥為周瑜,天下間與諸葛亮齊名的頂級謀主!而且,亦是武力不亞於顏良、文醜這等武將的武將!天下間,若是要選出文武雙全第一的人才,就為周公瑾莫屬了。
孫權以他為主帥,並分派甘寧、太史慈、韓當、丁奉為主將,共領江東軍百萬,來伐冀州,可見江東對冀州的重視,以及必得之心!
不過主帥周瑜卻沒有什麼勢在必得的信心,位居中軍涼棚的他,斜靠在胡‘床’上,一邊搖著羽扇,一邊盯著城樓上的動靜,忽然謂然歎道:“這已經不是某第二次攻伐黎陽了!朱治、蔣欽兩位大將的殞命,至今某還難以忘懷!”說完此句,他高高的身材猛然直起,純白雲紋錦袍隨風拂動,雖然置身於戰場之中,但他的寬袍大袖清潔無比,絕無半點汙漬和血跡,整個人飄然出塵,不沾絲毫煙火。他的喟歎和感概也似乎隨心而發,極為自然,聽得簇身周圍的將領、文臣都是臉‘色’極為痛楚!朱治、蔣欽可都是東吳極為有名的水將,但沒殞命在水麵,卻殞命在黎陽這個北方大城之下!不得不說是東吳的極大損失。
周瑜年約三十許人,極為英俊,膚‘色’如‘玉’石般白皙,兩道濃眉斜飛入鬢,鼻梁高‘挺’,雙眼顧盼間有一種溫煦過人的眼神,似乎‘春’風化雨!仔細一看,卻又見有眼光淬厲,似乎其中電芒四‘射’一般……簇擁在他身周的眾人,若是與他眼神一對,就要生出仰望的感覺……
這就是名聞天下周公瑾的個人魅力!他所在之地,光輝盡在他一人身上。
不過剛才周公瑾一言,卻是‘激’起了帳下一人的怒火,他不顧周瑜風采,出列說道:“公瑾為我軍之首,豈在開戰前說此頹廢之話!徒讓人發笑!”他遙指身周肅靜無聲的大軍,沉聲道:“每一個江東子弟都是我們江東的好漢!抱團成軍,百萬之眾!這等聲勢,豈是日暮西山的袁氏可以抵擋的?朱治、蔣欽之死,就以袁氏諸子的頭顱來祭奠!那是最好不過了!”他手指之處,每一個士卒都甲胄齊全,頭盔下‘露’出凶惡的雙眼,手持長矛,握大盾,腰間懸掛馬刀,人強馬壯,顯得彪悍異常。一麵麵高大飄揚的旗幟正獵獵作響,上麵碩大的吳字龍飛鳳舞,殺氣赫然。
說話的這位將軍,年約三十許,身材高大,古銅‘色’麵容菱角分明,略顯斜長的眼眶之中,戰意猶如實質,對上周瑜的眼神,竟絲毫不退讓!此人,正是東吳名將太史慈。
此人文武雙全,弓馬熟練,箭法‘精’良,能與江東小霸王孫策殺得平手!是東吳首屈一指的大將!亦是流傳於世的傳世名將之一!一身戰力並不在關羽、張飛之下……
曾有名言留於世:“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誌未遂,奈何死乎!”可見此人的抱負。
此次是他第一次出征袁氏,能得到收服河北三州的機會,讓他雄心萬丈,他當然不忿周瑜自貶自家軍馬,光捧袁氏軍馬的言語。
以他在江東的軍方地位,也根本不需要看周瑜臉‘色’做人,所以毫不猶豫出來頂撞周瑜,火氣彰顯。而且絲毫不把統領袁氏三州的袁紹三子放在眼中,張口就是以袁氏三子的頭顱為祭奠……口氣之狂傲,令人側目。
太史慈一出來說話,帳下甘寧、韓當、丁奉等將也是出言支持。
為將者,膽氣為重!大仗之前若是依周瑜那番喪氣話來行事,打也不用打了,直接打道回府就得了……
甘寧,有名的錦帆賊,雖然經曆過兩次討袁之戰,但是他依然沒有什麼畏懼,而且戰意昂然,並不在太史慈之下,一雙充滿戰意的眼神躍躍‘欲’試,“大都督,子義將軍所言甚是!還未開戰就虛了幾分!豈是我們江東兒郎所為?某願為先鋒!拿下黎陽,為主公賀!”
周瑜微微一笑,並沒有什麼惱意,甚至眼神的最深處還有一絲喜意,太史慈出來的怒意恰恰就在他的算計之中,不高不低,火候正好合適!剛才他所說,就是引言,以‘激’將之法,讓旗下諸將踴躍出戰,讓沒有呂布駐守的黎陽不再成為他們的噩夢!將士們有敢戰之心,這黎陽城就不再是他們的攔路虎!這就是為帥者對人心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