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笑道:“我哪有那麼大的膽子?我是接了聖旨,讓我分出部分邊軍,負責清剿幽州的黃巾逆賊,這才敢帶領三萬騎兵離開邊關。”
任安鬆了一口氣,笑道:“原來如此,既然這樣我就放心了。”
其實這個時代博士的品秩並不高,公孫瓚如此對待任安,一是為了顯示他對文人的看重,公孫瓚看重的是任安的文名,並不是他博士的頭銜。
二是為了交好太學一脈,博士祭酒可是能經常麵見皇上的,那可是皇上的智囊。祭酒給皇上出謀劃策時為他提供一些方便還是能夠做到的。
此時楊偉插口道:“刺史大人,並涼兩州是否也是如此安排?”
公孫瓚看著楊偉笑道:“這位就是德高賢弟了吧,賢弟切不可如此生分,喊我一聲大哥就是。不錯,並涼兩州也是如此,但是聖旨有言,清剿黃巾切不可離開本州,如果異族有動靜,應立刻回援,萬不可使異族趁火打劫。”
楊偉暗道皇上還沒有失了方寸,但是又總覺得有些不對,但是哪裏不對,一時又想不起來。
是以,又接著問道:“刺史……”剛說了兩個字,公孫瓚就一臉不悅地打斷道:“德高是看不起為兄麼?”
楊偉隻得道:“公……公孫大哥,如果邊軍無法南下,那其餘各州又如何清剿黃巾?”
公孫瓚道:“京營人馬除了守衛洛陽外,尚有餘力清剿司隸黃巾。至於其他各州,皇上讓各州刺史自己招募新軍,以抗黃巾。雖然新軍戰鬥力不高,但是黃巾戰鬥力更低,隻要能夠將新軍裝備起來,怎麼也比那些拿著鋤頭和木棍的黃巾要強些的。”
楊偉心中大驚,如果各州刺史有了兵權,唯一的結果就是諸侯割據,聽調不聽宣,這條命令的下達絕對會造成中原大亂的局麵。這一刻,諸侯爭霸,中原風煙四起的帷幕才算是徹底地拉開了。
好在文帝不像曆史中的那幾位皇帝昏庸,憑借著文帝的強勢,但願最終的結果並不相同吧。楊偉對這個世界也有感情了,他可不願看到那個世界曆史中所描述的常年爭戰十室九空,五胡亂華漢人如狗的場景。
但是他又有什麼辦法呢,皇上的聖旨已經發出,不可能再更改。補救?天啊!這又如何補救,皇上的金口玉言已經說出去了,朝令夕改那絕對不是文帝的風格。這一刻,楊偉真的為大越的前途擔憂了起來。
文帝可能是想把眼前的難關先渡過去,以後再慢慢地調理這些後遺症。但是楊偉深知這個後遺症是多麼的可怕和難以治愈,最大可能是大廈傾覆,新朝崛起。
楊偉腦中靈光一閃,他知道剛才哪裏覺得不對了,臉色不免有些異樣。公孫瓚看到,問道:“德高想到什麼?臉色怎麼如此難看?”
楊偉問道:“公孫大哥抽調這些軍隊以後,邊關防衛如何?可能抵擋異族南侵?”
公孫瓚笑道:“原來賢弟是擔心這個,這幾年邊軍的兵力增加不少,鮮卑如果象往年的攻勢一般,即使抽調這些軍馬,防守起來也是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