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 / 2)

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廣泛、數量龐大的生物群體。陸地、水域、空氣、動植物和地球上任何物體的內外均有它們的存在,這是它們的生物學特性所決定的。首先,它們的形體微小,易於通過各種介質,如空氣、水和包括所有動物在內的各種運動體傳播。尤其是它的休眠體或繁殖體,如細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各種孢子,形體更小,水分含量少,抵抗力強,更適合於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傳播。隨著交通運載工具的廣泛使用和速度的提高,人類交往的機會在增加,微生物傳播的速度也在加快,分布的區域更廣泛。其次,微生物的營養種類多,適應能力強,並且能夠以各種物質為基質,在不同的環境中生長、繁衍。由於上述特性,使微生物廣泛地分布於自然界中。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的環境特點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養基,它含有微生物所需的營養成分。土壤是自然界中各種微生物的棲息場所及葬身之地。在它們的生命運動中產生的排泄物以及它們死亡後的殘體,最後都溶入大地,使得土壤中存在著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氨鹽、有機氮化物和脂類等物質。

土壤的pH一般在3.5~10.0範圍內,適於絕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由於腐殖質土層的覆蓋和水分的緩衝作用,使土壤具有良好的吸熱、抗輻射和保溫能力,溫度基本穩定在適合微生物生長的範圍內。

上述各種土壤環境因子為微生物的棲息、生長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土壤也因此成為自然界三大環境區域中,微生物存在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區域。而水域和空氣中的微生物均來自土壤,並隨著土壤生物的變化而變化。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

由於土壤中有豐富的有機物質和無機鹽、充足適合的水分和空氣條件,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在一般條件下,以細菌的種類和數量為最多,占據土壤微生物總數量的70%~90%;其次是放線菌,真菌居於第三位,藻類和原生動物最少。土壤中細菌、放線菌和黴菌的數量雖然相差懸殊,但放線菌和黴菌均為絲狀體,每個細胞的長度、直徑和體積及質量均大於細菌。所以,在土壤微生物的總生物量上,三者平分秋色。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大得驚人,實驗數據表明,每克肥沃土壤中含有數億乃至數十億個微生物細胞,即使是貧瘠土壤每克也有幾百萬至幾千萬個微生物的細胞。

土壤中的細菌有自養型和異養型兩類。常見的自養型細菌大多屬於硝化細菌群、硫細菌群以及鐵細菌群的微生物,它們在土壤中的數量少於異養型細菌。異養型菌中包括好氧、厭氧和兼性厭氧菌,在分類上多屬於腐生的球狀菌群、需氧性的芽孢杆菌、厭氧性的芽孢杆菌和不產氣的芽孢杆菌。細菌生長的最適pH為中性偏堿,且喜濕,所以它們更多地存在於堿性土壤,而且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要深於放線菌和真菌。土壤中的放線菌種類很多,在分類上屬於諾卡氏菌屬、鏈黴菌屬和小單位孢菌屬的微生物。放線菌同細菌一樣,適合在中性偏堿的pH條件下生存。與細菌不同的是放線菌更適於在不太潮濕的環境中生長,所以它們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要淺於同一地區的細菌。真菌中的黴菌是土壤微生物的另一大類群,黴菌的最適生長pH是重型偏酸,同放線菌一樣喜愛在不太潮濕的環境中生長,所以黴菌多見於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中,且分布的深度要淺於同一地域的細菌。

土壤表麵,由於易受日光輻射,水分少,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比較少。一般情況下,微生物多集中於10~20cm深處的表層土壤中,並且按照對酸堿的偏愛程度、喜濕性和呼吸類型有層次地分布。此外,土壤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還與季節有關,並受到同一地域生長的其他生物種類和數量的影響。

二、水中的微生物

水是微生物的營養成分之一,也是生物所需的其他營養物質的載體或溶劑。對於微生物而言,水又可以是它生存的環境基質。自然水體是土壤的鄰居,土壤是水域微生物營養物的來源。流經土壤而彙集於江、河、湖、海的水中,含有土壤中的微生物、礦物質及各種有機物;而水與空氣易流動這一自然屬性又為水中充入了相當數量的氧氣;另外,較大的比熱容又使得自然水體對氣溫的變化具有一定的緩衝作用。這一切使得營養種類多、適應性強、易於傳播的微生物遍布於水域中,甚至在一些特殊的水體,如高溫的死海、高熱的溫泉中都有它們的蹤跡。

(一)淡水水域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

海洋的水蒸發後,最終以雨水的形式落在陸地,除一部分滲入地下外,其餘的水流經土壤彙集起來,進入江、河、湖泊和水庫等構成了自然界的淡水區域。淡水水域多接近陸地,所以淡水中的微生物大多來源於土壤、空氣和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汙水以及動植物的屍體。也就是說,淡水水域的微生物,基本反映了水域附近土壤的微生物種類和土壤的特征。這些來自土壤的微生物,除了某些好氧和喜幹的種類不適應水體環境而在數天後死亡外,相當一部分則成為水體微生物的成員。它們當中有土壤中的厭氧、兼性厭氧的腐生菌,如變形杆菌、芽孢杆菌等。除此之外,淡水中的微生物還包括適應淡水環境的自然菌群,與食品相關的有假單胞屬、產堿杆菌屬、黃杆菌屬和無色杆菌屬等所組成的一群革蘭氏陰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