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1 / 3)

從下麵這個例子中你能夠看出,世界上的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個性,因此,迎合同事的心理是和同事成功相處的重要方麵。

一天,張女士的小兒子生病了,請來一位醫生到家裏治療,然而小孩卻咬緊了牙關不願意吃藥,任何哄騙對他都不起作用,孩子仍然不願意張開嘴。

張女士笑著對醫生說:

“醫生,從一個孩子的服藥能夠看出年齡和個性之間的關係。他在一兩歲的時候給他吃藥肯定會哭喊,三歲的時候給他吃藥肯定會十分發愁,看起來十分勉強。現在,我的兒子都已經五歲了,他的個性或許變得十分堅強了。咱們還不如改以鼓勵的方式叫孩子吃藥,想必他為了顯示勇敢而笑著把藥吃到肚子裏去。”

忠告不可以輕信人言

每當到了教師節,到處都能聽到讚頌教師的聲音。師生之間相處是一個大學問,和“好為人師”的同事交往,更是一個大學問。

在《孟子 離婁篇》中記載:“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然而到了現代,喜歡幫助同事出主意的人愈來愈多了,他們很想幫助你想辦法,其熱誠實在感人,可是怎樣麵對他們的“好心”呀?

有些同事看到你在工作中不太順利,於是“好為人師”地勸你應該怎樣表現自己;也有些同事看到你在感情上不太順利,兩性關係進展得十分坎坷,結果提醒你應該怎樣經營、怎樣掌控;還有些同事“好為人師”地讓你應該去多做做運動、去塑身、去買一套大房子。他們不僅勸,有的時候還拿出資料給你看,甚至主動為你牽線,使你感到如果不照著做,好像自己變成了罪人,傷了同事的心。

和這種熱心同事相處,應該不斷地表示感激,在人情淡薄、人心自私的時代,能夠得到他們如此的關心,真是很難得,如果拒人於千裏之外,那也太不近人情了。

接著確認一下同事是否真的擁有在那個領域裏“為人師”的資格:假如他的升遷十分順利、事業獲得了成功,他的建議就不妨多聽一聽;假如他的婚姻幸福,肯定有可以學習的地方,不妨多聽取他的建議;他對某個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那麼他在這個領域裏的意見往往是可行的。

反之,同事既然沒有專業技能,又沒有良好的品德,就應該多加提防。有些人隻不過是愛說話、好事成癖;有些人卻另有陰謀;有些人借機推銷自己,先給你出主意再賣給你東西。這些同事根本不配“為人師表”,你自然不用聽他的,更不能做實驗品或者犧牲品。

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同事的心再好,主意出得再妙,也隻不過是領你進門罷了,日後的路還需你自己去走!顯然來自於同事的熱心的意見會漸漸變得不重要,以後遇到了問題以後,還應該向真正專業的人請教為好。

可見,你如果也“好為人師”,最好把你想說的話,做一番更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水準以後再“為人師”。不然的話,你的主意害了同事,不僅“誤人子弟”,還幫了一個大倒忙。

低調做事

有些人喜歡把芝麻大的成績吹噓成多大一件事,然後到處宣揚。其實,這種人是最被同事看不起和不喜歡的,畢竟大家都在工作,誰都有成績,何必為了自己那一丁點的成績而鼓吹自己呢?低調一點沒有什麼不好,不僅不會給自己樹敵,而且還能使自己更安心地工作。如此你不僅能受到上司的喜歡,同事也會越來越尊重你,為你的人脈

財富再加一塊瓦。當然,我們這裏講的低調並不是鼓勵你做那種悶頭苦幹的老黃牛,而是不要對自己的一點成績就四處宣揚。但是對同事,就應轉變一個角度了,和同事相處嘴巴要甜,要懂得誇獎別人,因為你的誇獎總能使人產生愉悅的感覺,但是要保持一定的度,不要誇獎過度讓人產生反感。如果你實在不會誇獎別人,那就保持最基本的禮貌吧。比如見了同事要打個招呼,打招呼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讓人感覺到你的親切。不管你是身經百戰的老員工,還是出來乍到的新手,都要保持少說多做的工作作風。如此做是提升人脈財富的最基本保障,懂得感恩是你提升人脈財富的最有利手段和方式,因為你的感恩對方一定能體會到,對方會被你的感恩而感動,從而更加喜歡幫助你。當然,在和同事相處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不要輕易給對方許諾,同時也不要把別人對你的承諾一直記在心上。

忠告不要妄想取悅每一個人

一天,父親帶著兒子和一頭驢路過一條街道。父親騎在驢背上,兒子牽著驢走在前麵。

“多麼可憐的孩子呀,”一位行人說,“他怎麼忍心讓兒子在前麵跑呢?”

父親聽了,趕緊從驢背跳了下來叫兒子騎到驢背上去。

可是沒有走出多遠,另一位老人又說:

“真是不孝呀!這個孩子像國王一樣騎在驢背上,而他父親卻在後麵跟著跑。”這句話明顯地傷害了父親的自尊心,父親也坐到了驢背上。一位婦女大聲喊道:“大家快來看一看,如此殘酷地對待弱小的動物。那頭驢的背都陷下去了,那個老頭兒和那個頑皮的孩子正坐在驢背上享受呢!”

結果,父子倆全都從驢背上爬下來了。接著,父子倆一前一後抬著驢趕路。驢再也不能忍受他們的折磨了,拚命地掙紮,接著一頭紮到河水裏。

一位陌生人對父子說:“真是謝天謝地,我才沒有像你們那樣蠢,為啥你們倆抬著驢走,它卻不領你們的情而跳到河水裏?”

父子倆好不容易把那頭倔驢拖上岸來,父親回答說:“不論我們如何做,總會有人不滿意,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對待驢了。”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因為害怕失敗而垂頭喪氣,結果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成了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其實,與其說他們害怕失敗,還不如說他們“害怕因失敗而遭到人們的評論”。

許多人由於太害怕世人的評論了,因此受到同事們或者傳播媒介的影響,不能過自己想過的人生。在一生中都在扮演著“其他人所希望的角色。”

按照別人給你設想的模式生活,犧牲了真正的自我,是世間最愚蠢的事情。你應該記住:最後替你的一生“付賬”的是你自己,為什麼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叫別人來掌握你的人生?

一個人是不可能完美的,不管你做得有多好,也不能達到每個人對你的要求。人生充滿了險途,能在通過險途的時候學會良好的處世之道,就能獲得成功。

因此,在與同事們相處的時候,絕不能存有讓每一位同事都滿意的想法。

忠告把握求同事辦事的尺度

人們在運用自己的關係網辦事的時候,常常感到同事間存在著猜疑,事實上,這是一個偏見。在現代社會裏,同事間更加需要精誠合作。在一起工作,同事之間肯定會產生友誼,一個人在家裏與家人相處和在公司裏與同事們相處的時間差不多,假如在辦事兒的時候,不會利用同事之間的關係的話,不但有些事兒辦起來很費勁,還會讓同事們覺得你一點人緣都沒有。人人都有在單位表現自己的欲望,求同事辦事就相當於為同事提供了一次表現能力的好機會。所以,找自己的同事辦事不應有任何顧慮,該求的時候就張嘴去求。那麼,你應該如何利用好同事的關係辦自己的事呢?

1.找同事辦事的時候必須有誠意。同事之間往往很了解,假如找同事辦事的時候藏藏掖掖的,不容易把事情說清,結果同事會產生你並不信任他的感覺。所以,找同事辦事兒的時候應該先說明一下到底想辦什麼事,為什麼要找他。

找同事辦事應該客氣一些。

同事並非朋友,通常沒有多深的交情。所以,找人以前說話一定要客氣,並且要用征詢的口氣和同事商討。假如同事認為事情好辦,肯定會幫助你去辦的。你多說幾句客氣話,往往能夠省去很多的麻煩。

找同事辦事必須有的放矢。

像那些十分籠統的事情通常不應該找同事去辦,辦一件事情以前,應先清楚同事的社會關係和辦起來有多大的難度,這樣你才能做到張口三分利,而且還不會讓同事感到為難。

有些事情不能找同事辦。

你能辦的事情要自己去辦,這種事情求同事,會讓對方反感的,這樣一來不僅耽誤事,還影響了雙方的感情。

假如同事不能直接辦費神的事兒,應該轉求他人。

與同事的利益相抵觸的事不要去找同事辦,哪怕這利益涉及的是另外一個同事。

叫同事感到交往的主角是他。

一個人最感興趣的就是說自己的事情,對於那些和自己毫不相關的事情,許多人會感到索然無趣。對你來講最有趣的事情,不但很難引起同事的共鳴,還會使同事感到可笑。

然而,旁人聽了以後會與他同樣的高興嗎?這是不言自明的。在你看來是喜悅的事情,同事不一定也有同感。在求同事辦事的時候,要讓同事感到交往的主角是他。

要忘記你自己,不能總是談你個人的事情,人們都喜歡說的是對自己最熟知的事情。在和同事交往的時候,你就能明白同事的弱點,應該去逗同事說他的事情。你用充滿了同情的心去聽同事敘述,自然能給同事留下好印象。同事會非常歡迎你,善待你。

在說你的事情時,與同事爭辯是不明智的表現。不過最不好的就是在同事麵前誇讚自己,在所有不利於你的行為裏,再也沒有比誇讚自己更傻的了。

不能忘了,你是在求同事,不能忘了留意同事的反應,努力讓同事心情愉快。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要讓同事扮演主角就應該多準備“劇本”,事實上誰也不知道交往會在什麼地方受挫,因此必須把可預測到的談話內容寫到“劇本”裏,再依據“劇本”演好配角。讓同事變成主角,調查收集與“劇本”有關的信息往往十分重要。

調查搜集:同事有啥興趣愛好?同事最喜歡什麼,憎惡什麼?同事說話有啥特點?同事的個人習慣是什麼?同事的弱點有哪些?

假如你能做到這些,同事會覺得和你交往很愉快,所以對你也就產生了好感。在與同事相處過程中,假如遇到某個人你原本想采用“中等水平”的交往方式,可是當你看出這種方式不能進行下去時,那就需要修改一下你的“劇本”,重新試演一次。但是在事先要假設出交往過程中或許會出現的問題,並且針對這些問題想出你應該做出哪些調整。

還要考慮到:假如同事提出了你預料以外的問題,那麼失敗的或許就是你,因此要反複地考慮,不斷地修改“劇本”,這樣一來才能計同事變成主角。常的工作;如果是不同部門的就會使人多心,還會使人懷疑,這個人為什麼總和其他部門的人來往呀,是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呀,或許把部門裏的事全說出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