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結局:碧落黃泉亦相隨(2 / 2)

第二次相逢,是她十七歲那年,他騎在馬上,身後跟著一對人馬威風凜凜,她一眼就認出了,那人就是他的殺父仇人,是害她國破家亡的人,她隻想馬上殺了他。

再次相逢,是在端午筵上,她要用傾國傾城之姿讓趙匡胤見之不忘,要讓他慢慢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池邊相遇,他幾乎要了她的命,

北上借兵,她的劍插進了趙匡胤的胸中,本以為回事快意,卻不想反倒有一絲心痛。而此時背後的偷襲,讓她身受重傷!

回到宮中,因為要喝藥,為了避嫌,她自導自演了一次刺殺遊戲,而自己成了位趙匡胤擋劍的功臣。

南下之行,算是大功告成,她成功的迫害了他的名聲,然而,此行中,河邊的那一片黃燦燦的菊花,讓她無法忘懷,讓她對他愛恨難耐!

他為了救她竟然不顧自身安危,衝進了李榮濤的龍形光波,她更沒想到自己為了就趙匡胤,不惜與李榮濤同歸於盡。

南唐再次相逢,他娶了她,給了她幸福的生活。

、、、、、、、

寒風又刮了起來,雪瘋狂的舞著,這暗夜的低吼聲中,夾雜著撕心裂肺的哭聲!那聲音足以讓天地動容!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一月十九日,趙匡胤隕於千古難解的燭影斧聲的夜裏。

趙光義得知趙匡胤死訊,特命胡太醫來驗靈,在胡太醫的和其他幾位太醫的見證下,趙匡胤斃於心絞痛,屬於正常死亡。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一月十九日夜,趙光義以金匱之盟順利登基為帝,改年號為太平興國!

太平興國一年,公元976年十一月二十日,趙匡胤最喜歡的宸妃,服毒自盡與靈前。

太平興國一年,公元976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趙匡胤的屍體同宸妃的屍體,在大軍的護送下,啟程運往京城。

公元977年,太平興國二年,四月二十五,趙匡胤葬於永昌陵(位於鄭州鞏義),尊諡號曰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宸妃陪葬其處,賜諡號曰賢惠德安孝敬皇貴妃!

仍有番外,請欣賞!

注釋:“金匱之盟”,俗作金櫃之盟,指史料所載宋朝杜太後(趙匡胤、趙光義、趙光美的生母)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命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弟趙光義。這份遺書藏於金匱(匱,通櫃。)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

燭影斧聲:根據記載,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病重,宋皇後派親信王繼恩召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後事。宋太祖二弟趙光義早已窺伺帝位,收買王繼恩為心腹。當他得知太祖病重,即與親信程德玄在晉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繼恩奉詔後並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趙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趙光義。光義立即進宮,入宮後不等通報徑自進入太祖的寢殿。王繼恩回宮,宋皇後既問:“德芳來耶?”王繼恩卻說:“晉王至矣。”宋皇後見趙光義已到,大吃一驚!知道事有變故,而且已經無法挽回,隻得以對皇帝稱呼之一的“官家”稱呼趙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趙光義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1]史載,趙光義進入宋太祖寢殿後,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以及“柱斧戳地”之聲,趙匡胤隨後去世。二十一日晨,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改元太平興國。這個事件由於沒有第三人在場,因此一直以來都有趙光義弑兄登基的傳說,但是無法證實,成了千古疑案。

本小說曆史正確數占40%左右,請勿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