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非凡之舉。創新靠的不是天賦,而是一種技能,跟生活中的其他技能一樣,任何人都能通過學習去掌握它,都可以熟能生巧。
“成功了!”我告訴雅各布·戈登堡,他是我的朋友,也是與我合著本書的作者。“他們試用了這套策略,結果證明十分有效。”盡管辛辛那提和耶路撒冷之間有7個小時的時差,但我還是第一時間通過Skype(網絡電話)告訴了雅各布我這堂剛剛結束的培訓課效果如何。他和他的以色列同事羅尼·霍羅威茨與阿姆農·列瓦夫開發了一套創新策略,並且一直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這套策略,其對象包括公司主管、營銷專家、工程技術人員以及企業領導者等。但是,真正的試金石是我剛剛上完的這堂課,它可以檢驗這套創新策略是否如我們預想的那樣行之有效。
我很欣慰地告訴他,答案是肯定的。其中一位學員在創新能力上的突破,再次讓我們見證了在許多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身上曾多次出現過的奇跡。這位學員名叫瑞安,16歲。一開始,我遞給他一個普通的手電筒,向他介紹這套創新策略的若幹步驟,然後要求他提出一些創意。結果,他對手電筒的開關鍵做了個小小的改變,使其具備了在不同環境中調節光線亮度的功能。讀者也許覺得,這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發明,而且這也不是什麼激動人心的事例,但還是請您聽我細細道來。
瑞安所在的小組由一些特殊學生組成,他們來自辛辛那提市的休斯中心中學。這些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局限和運動局限,包括孤獨症和學習障礙。瑞安患有唐氏綜合征,認知能力低於常人。然而,通過係統地學習,他最終超越了自己,實現了創新。幫助他做到這一點的,正是當今世界頂尖公司和一流研發人員都在采用的一套創新策略,而您,將從本書中了解它的全貌。
創新的手段
在傳統觀念中,創造力是個難以捉摸的東西,它從不遵循特定的規則和模式。要想具備獨創性和革新性,人們就得“跳出框架”去思考。遇到問題時,要盡可能地發散思維,直至找到解決辦法。要想將那些與自己的產品、服務或者工作毫無共性的東西拿來做參照,我們還得讓思維如脫韁的野馬一樣,盡可能跑得遠一些,以便讓一個能夠打破僵局的靈感突然迸發於腦海中。
但我們認為,反其道而行之才是正確的做法。當你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也就是在框架內)運用我們所說的這套策略時,創新即會發生,而且它們將比框架外的創新更加精彩。對此,我們將在本書中為您詳細闡述。這個結論並非貿然得出。雅各布、羅尼、阿姆農以及他們的導師大衛·馬瑟斯凱教授和索林·所羅門教授,在極具開創性的研究者根裏希·阿特休勒的啟發下,一同開發了這套創新策略。阿特休勒發現,在具有創新特質的想法或點子中,存在一種潛在的邏輯性,這種邏輯性可以被界定並傳授給他人。他對工程問題中創新策略的關注啟發了雅各布和他的同伴們,使他們開始在創新程度更高的產品或服務中尋找新的策略。
截至1999年,雅各布的團隊已經研究了數百種暢銷產品,找出了它們成功的奧妙。結果令人吃驚。你可能會以為這些產品的創新特質應該是花開幾處,各表芬芳,但實際上,它們的成功都源自相同的策略。這些策略會規約人們的思維方式,提升人們的創新能力,並最終引領人們踏上創新之旅。
數千年來,世界各地的創新家們都用這些策略來進行發明創造,隻不過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隻是無意識而為之。因為這些策略就像基因一樣,已經被深深地植入了人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產品或服務裏。
有趣的是,大部分有新意的、受歡迎的產品都應用了以下5種創新策略:減法策略、除法策略、乘法策略、任務統籌策略和屬性依存策略。係統性創新思維(SIT)體係正是在這5種策略的基礎之上形成並發展起來的。該體係自發端以來約20年,已被廣泛應用於與創新相關的各個領域。許多公司都以此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了多種產品的突破性創新。在本書中,我們將為您詳細介紹應用這套獨一無二的創新體係的基本技巧和規則。
“係統性創新思維”這個短語可能會讓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因為“創造力可以成體係”這種論調聽起來與我們的直觀感覺南轅北轍,然而,這種說法的確是成立的。這套體係可以使普通人輕鬆擁有創造力。通過它,你可以有意識地使用人類在無意識狀態下沿用多年的創新策略來發掘新的想法。
這套體係管用嗎?請看以下案例。全球頂尖的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運用“減法策略”在DVD(數字化視頻光盤)市場掀起了一場革命。大家還記得當年的DVD播放機嗎?它和VCD(激光壓縮視盤)一樣笨重,前麵的操作麵板上還有一排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按鈕和顯示窗。該公司的研究人員利用我們的創新策略,開發出了一種外觀更輕薄、使用更便捷、造價更低廉的DVD播放機,可以通過手持設備操作。這一創新重新定義了DVD市場的發展方向,為今天的DVD播放機和其他類別的家用電子產品確立了新的設計標準。當年,該公司利用係統性創新思維共構想出149個有價值的創意,這隻是其中之一。
全世界最大的旅行箱包生產廠商新秀麗公司,利用“任務統籌策略”,將經營觸角伸至大學生的背包市場。由於要隨身攜帶教科書和筆記本電腦等物件,大學生的背包重量一般都不輕,所以經常會引起使用者背部和脖頸的酸痛。在解決這一難題時,新秀麗公司的研發團隊想方設法地使背包的重量轉變為優勢,而不是像其他公司那樣給背包帶增加襯墊。他們改變了背包帶的形狀,使之與人體肩部保持舒適的貼合狀態,利用背包帶上添加的“按壓點”,讓使用者產生一種類似於接受按摩的感覺。背包越重,按壓感就越強烈,緩解肩頸酸痛的效果也就越明顯。
在同業中排名位居前列的培生教育集團,憑借“乘法策略”開發出了一門新課程,專門針對在代數學習上狀況百出的學生。順便提一句,“乘法策略”不僅在數學課程設計上發揮了功效,它還促使培生教育集團發明了新的音頻製作教程,可輔助教師進行課程規劃並實現了基於網絡的客戶服務。
在本書中,我們將手把手地教您使用這些創新策略,對門類各異的產品或服務進行創新。每一種創新策略都將由大量翔實的例子支撐,這些例子有些來自我們曾經與之合作的客戶,有些則來自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例如,比爾·弗雷瑟爾。他是20世紀80年代一流的爵士吉他手,善於使用多種電子音效(如延音、變音、混音、八度轉音和音量踏板等)來創作獨具一格的音樂。弗雷瑟爾最喜歡的創作技巧之一就是把吉他的6根琴弦假想為一根。他將其他琴弦從思維中減去,隻專注於一根琴弦,並從中獲取靈感。在“框架”內思考,隻關注吉他,忽略某些重要因素,這使得弗雷瑟爾的音樂創造力超乎常人。
諸多事實證明,創新的關鍵始終離不開這5個策略。隨著你對它們的深入了解,你會發現,這5種策略在幫助人們解決棘手問題和做出重大創新中是不可或缺的。
減法策略
把一些原本被認為必不可少的成分刪減掉,是許多人實現產品或服務創新的共同策略。航空公司提供打折機票,是因為它們取消了一些非必要的服務。傳統耳機演變為耳塞,是因為研發者摘除了上麵的耳罩。白板記號筆的問世,是因為研發者去掉了永久記號筆中的聚合物。至今銷量已達600萬部的iTouch係列產品如此風行,也是因為蘋果公司出人意料地刪除了iPhone手機中頗得人心的一項功能。
除法策略
在創新過程中,人們會以一種看起來並不可行的方式把產品或服務中的某項功能去除,使該產品或服務發揮其他作用。現代生活中,人們可以使用遙控設備享受產品的便捷性;使用啞鈴控製自己的體重,塑造漂亮的肌肉;使用分離式墨盒便捷地操作打印機……這種種好處都要歸功於“除法策略”。
乘法策略
利用“乘法策略”,人們可以在沿用產品的某項功能時做些微小改變,這些改變剛開始也許會顯得有些多餘甚至奇怪。比如說,兒童自行車之所以在常規的前後輪以外,還在後輪兩側安有輔助輪,是為了幫助初學者騎行;擁有“畫中畫”功能的電視機之所以成為消費者的寵兒,是因為它能使人們在看電視時一心兩用,隨時捕捉另一個頻道的節目要點,例如重大賽事或是國內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