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嶽飛》劇本梗概(1 / 1)

杭州西湖彈的棲霞嶺下,有一座雄偉的古建築君,葉劍英元帥為它親筆題寫了“心昭天日”的橫匾,前往的中外遊人絡繹不絕。這就是我國古代名將嶽飛的祠廟和墳墓。八百多年來,嶽飛“精忠報國”慷慨悲壯的動人故事,一直在我國人民中間廣為流傳。

嶽飛(公元1103----1142)出生於河南湯陰一個貧苦農家。據說他降生時,剛巧一隻大鳥從屋頂上飛過。父親嶽和便給他取名叫“飛”,字“鵬舉”。嶽飛從小就喜歡學習武藝,練得一身好本領。當時我國東北女真貴族建立的金朝發動對宋朝的侵略戰爭,激起了廣大人民的仇恨和反抗。嶽飛也懷著滿腔的愛國熱忱,從二十歲起參軍入伍,投身於激烈的抗金戰場。

嶽飛參軍不久,很快就顯示出他智勇雙全的軍事才能。有一天,嶽飛帶領著一百多名騎兵在冰凍的黃河上演習。突然,不遠處有大隊金人騎兵從對岸飛奔而來。嶽飛發現回避已經來不及,就鎮靜地對大家說:“現在敵多我少,但敵人弄不清我們的底細,我們可以出其不意地打敗他們。”於是,他帶頭衝向敵人,一刀把敵人將領的頭砍了下來。嶽飛的騎兵也蜂湧上前,猛砍猛殺,金兵死傷慘重,大敗而逃。在以後的戰鬥中,嶽飛又多次建立過戰功。

1127年北宋朝滅亡,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建立了南宋政權。嶽飛曾以下級軍官身份越級上書,要求趙構北伐。但這一建議卻觸怒了主和派,嶽飛卻被扣上“越職言事”的罪名,革掉了軍職。於是嶽飛便去投奔河北招討使張所,張所問他:“你能敵得過多少人?”嶽飛說:“用兵不能光靠勇猛,首先在於定計謀。”張所聽了很賞識嶽飛,任命他為統製。

1129年,趙構在金兵的攻擊下南逃到臨安(今杭州),金兵跟蹤進逼,時局異常混亂。嶽飛不畏強敵,獨當一麵與金兵作戰,先後六次交鋒,均取得勝利。嶽家軍聲威大震。為了表彰嶽飛的抗金行動,南宋朝廷特賜了一麵軍旗,上繡四個大字“精忠嶽飛”。

1133年冬,嶽飛又主動率兵出擊,三個月內連續收複了被金兵侵占的襄陽、郢、隨、唐、鄧、信陽六州,打得敵人聞風喪膽。“嶽家軍”的旗幟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統帥不得不驚呼“撼山易,撼嶽家軍難!”此時,三十二歲的嶽飛已成為一軍的統帥,被晉封為武昌開國侯,屯兵於鄂州(武昌)。兩年後,嶽飛派兵北上,又收複了盧氏縣和長水縣,軍鋒逼近黃河。黃河北岸的人民興高采烈地盼望著嶽家軍的到來。

1140年,嶽飛又揮師向河南中心地區進軍,一連收複了好幾座城池。七月,嶽飛率領一支輕騎進駐河南郾城。金兵將領兀術糾集一萬五千名精銳親兵撲向郾城,企圖一舉摧垮嶽飛的軍隊。雙方在郾城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決鬥。金兵的前鋒號稱“鐵浮圖”即:“鐵塔兵”,人人披重鎧,戴鐵兜;左右兩翼號稱“拐子馬”的精銳騎兵,列陣進攻。戰鬥開始後,兀術的“鐵浮圖”和“拐子馬”鋪天蓋地而來。嶽飛則以步兵迎戰,事先把刀斧捆綁在長柄上,彎腰埋頭,專砍金兵的馬腿。“鐵浮圖”三騎一組,一匹戰馬倒下,其餘也跟著倒下。經過一場浴血搏戰,嶽家軍大破金兵。這便是有名的郾城大捷。

郾城大捷之後,嶽飛乘勝追擊到朱仙鎮,距離金兵大本營開封僅四十五裏。可是,正當嶽飛奮勇前進、勝利在望的時候,趙構和宰相秦檜卻害怕嶽家軍強大之後成為南宋政權的威脅,因此,不惜出賣民族利益,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借口,在一天之內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嶽飛退兵。嶽飛對此極為悲憤,不禁淚流滿麵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嶽飛退兵時,中原人民攔住軍馬,哭聲盈野,嶽飛也潸然淚下。

嶽飛回到臨安後,趙構和秦檜為了和金兵求和賣國苟安,誣陷他唆使部下謀反,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嶽飛關進監獄。接著於1141年12月29日,把嶽飛和他兒子嶽雲、部將張憲等一同殺害。那時嶽飛僅三十九歲。他臨死之前,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意思是“老天有眼嗬,老天有眼嗬!”嶽飛被害後,南宋與金人訂立了可恥的“紹興和議”,向金朝稱臣納貢,大片國土淪於金人之手。

嶽飛雖然慘遭殺害,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績,深深地銘刻在世代中國人民的心中。而奸臣秦檜等人,卻被鑄成鐵像,反剪雙手,長跪於英雄墓前,被萬世人民唾罵。

嶽飛不但武功好,而且文章和詩詞也寫得好。他作的《滿江紅》這首詞,最被後人稱頌,八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人民反抗外來壓迫,起著鼓舞人心的作用。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