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南海一行(1 / 2)

放心地回到了東安帝國,一眾修者們聚集在一起議事,關於數年後的擴張,經過反複商討,總結出很多東西。

尤其是亦秋良,他在眾人的意見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很有新意的想法,那就是建立一個教派。

這個想法剛開始提出來,大家都是一頭霧水,教派?要那東西幹什麼?修者隻相信力量,百姓隻關注衣食冷暖,並沒有多少人在意這種無聊的東西。

一個教派又能在擴張中起到什麼作用?難道想要統治別人也是用嘴說說就行的?

之後,經過亦秋良的一步步解釋,大家開始對他這個大膽的想法刮目相看了。

亦秋良初步給這個教派起了個名字,叫做“盛隆教”,意思是興隆昌盛。

他的解釋是,骨休塵所主張的盡量不發生戰爭而達到擴大勢力、開疆辟土的目的,這個想法自然是好的,任何一個心性正常的人都不會希望看到生靈塗炭,屍橫遍野的場麵。

但人這種動物生性複雜,隻有經曆了大苦難之後才會懂得珍惜寧靜的生活。

經過慘痛的戰爭之後,所有人都會迫切渴望和平,這就導致戰爭成了擴大勢力的一種最主要、最實用的手段。

如果不想以戰爭的方式擴張領土,就算將周邊的一些小帝國強行歸到一起,百姓也不會安分。

由於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習俗,所產生的矛盾會愈演愈烈,最終衝突在所難免。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有一種東西可以先統一不同種族、不同帝國人們的思想,先在他們的腦海中打破種族和帝國的界限。

如此一來,當數個帝國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心中會有一種“啊!原來大家本就是一家人”的感覺,矛盾自然就少了,就容易化解了,這就是教派的作用。

教派可以不受帝國範圍限製,可以在各個階層人們之間傳播,可以很快地將人們的心連在一起。

聽了亦秋良的一係列想法之後,眾修者都覺得這樣的思路不錯,可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這教派該如何傳播?人們又為什麼要相信、要接受這個教派呢?

亦秋良的說法是,要想教派的精神快速傳播開來,那就要使信徒們可以切實地感受到這個教派帶來的好處。有好處,人們自然趨之若鶩,好處越大,人們投身進來的熱情就會越高。

那又有人問:好處從何而來?

亦秋良解釋:這好處不單單是指物質上的,主要分為幾個大方麵。

第一大方麵自然還是物資,糧食、衣物等等這些東西,東安帝國這些年在眾修者的管理下發展還算不錯,百姓絕大部分餓不著、凍不著,帝國也從而積累了不少物資。

將這些東西拿出來救濟生活困難的信徒,並給他們一個承諾,那就是不管天災人禍,信徒可以在盛隆教的幫助下有最起碼的生活保障。

這樣的舉動想必會非常吸引百姓,畢竟誰也無法保證今年有糧吃,來年也有糧吃,年年都有好收成。

第二大方麵是能力,在座的有這麼多修者,大家可以共同努力,針對凡人總結出一些武學、弓箭、刀槍、甚至是醫藥、管理等諸多方麵的記載。

這些東西可以提供給教眾,他們得到這些東西之後,如果潛心研究,具備了一些能力之後,可以在帝國和盛隆教各方麵擔任對應工作。

第三大方麵是地位權勢,隨著教眾人數的越來越多,管理必然是一件大事,可以從教眾當中選出有實力,有頭腦的,給予他們權利。比如十人長、百人長、千人長、萬人長,類似這樣的職位。

讓教眾來管理教眾,這樣既可以省了管理上的人手,又可以吸引有才能或者向往權利的人加入。

第四大方麵是修身養性,日後這個教派如果壯大起來,人數眾多,難免良莠不齊,恐怕有人會借勢胡作非為,所以,從一開始就要教導教眾靜心、向善。

要製定嚴格的賞罰手段,獎賞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行。

慢慢地,教派的氛圍自然越來越好,這對其他人來說也是一種吸引力,畢竟誰不願意待在一個充滿關愛溫暖的團體當中呢?

這個教派一旦發展到足夠的規模,那麼東安帝國就成了一個整體,隻要一個聲音,這個整體就會立刻被調動起來。

之後,利用大量的人數基礎,教派中的內涵、精神,可以迅速向四周傳播,跨越帝國界限將無數的人先聯係起來,統一起來。

接下來,隻要修者出手,消滅對方的修者和掌權者,統一是水到渠成的。

一番商討之後,眾人漸漸被亦秋良的這個想法打動,也都肯定了他的智慧,但這其中涉及的東西實在是太多,還需要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