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老袁倒行逆施,執意稱帝,受到全國的聲討,南方革命黨紛紛起義,宣布獨立,就連段祺瑞,馮國璋這些元老也離袁世凱而去,老袁頓時感到孤家寡人是什麼滋味了,無奈隻好通電全國宣布退位,沒多久便病死了,老袁一死,北洋又亂了,互相爭權,陷入了軍閥混戰的時代。而孫中山在南方發起的護法戰爭、護國戰爭最後均已失敗告終,孫中山雖有三軍大元帥之名,卻無三軍大元帥之實,手裏沒有槍杆子,走到哪別人都看不起你,最後孫中山決定建立自己的部隊,依靠革命軍完成統一,於是黃埔軍校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了。民國13年,在蘇聯,中共的幫助下,孫中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具有革命意義的軍校——黃埔軍校,孫中山任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愷任當代表,軍校建立之初,所有的人都感到無比的高興,中國的光明不是就要實現了,自然而然地我們成了第一期,老實說,想上黃埔軍校的人實在太多了,軍校選撥也極為嚴格,不光看身體素質,還要看你的革命信念,和一定的家庭背景,在入學前,陳曦他們就花了不少錢請教官吃飯,如果你要是直接給錢的話,那你就別指望進軍校了,在飯桌上,四人暢談革命理想,後世的經驗把教官也震撼了一下,總之教官們對陳曦他們感覺不錯,是個可造之才。5月份軍校正式開學,在軍校期間陳曦遇到了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例如喋血孤城裏的餘程萬,孫元良,王敬久,徐向前,鄭洞國,胡宗南,關麟征等等,看到這些人,陳曦他們的心情那可是相當激動啊,軍校當時沒有什麼炮兵科,工兵科,輜重科等,均為清一色的步兵科,在軍校期間,陳曦四人在軍校表現很優秀,不光是能吃苦,他們還清楚知道曆史的發展,很快便在軍校聞名,要知道,在後世上一個軍校是多麼的自豪,更別說現在的黃埔軍校了,所以四個人都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黃埔一期學生在校的時間是很短的,當畢業時,除部分留在軍校外,其餘大部都去了別的連隊,從基礎幹起,論起同學關係,陳曦他們有幸結識了西北王胡宗南,共和國元勳之一的徐向前,在部隊這個大熔爐中,陳曦他們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鍛煉和提高,雖不能說是鐵骨錚錚,但論起指揮行軍打仗還是可以的。畢業後,陳曦被分配在粵軍第32師第三團一營二連三排當見習排長,張軍和劉華去了33師,建軍去了第8師,昔日的同學各奔東西。在部隊的每一天陳曦對士兵除了訓練還是訓練,士兵對此多有怨言,一天一個士兵問陳曦:“長官,你的訓練強度要比其他部隊高啊,搞的我們太累了,吃不消啊”,陳曦板著臉說:“你們今日多流汗,明日便可能在戰場上活下來,在未來的作戰中,你所麵對的敵人將不僅僅是北洋軍那些部隊,而是在裝備,兵力,戰鬥力都大大超越我軍的日軍”,說到這,陳曦陷入了沉思,作為穿越到民國的人,他既沒有妖孽的召喚係統,也沒有神乎其神的逆天能力,更沒有龐大家族給予的金錢支持,他有的隻是一腔熱血和對曆史發展的了解,之後當兵士們在麵對艱苦的訓練時,雖然發些牢騷,但當著長官的麵沒有一句怨言,畢竟是為了他們著想,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便到了1925年,在這幾年的訓練中陳曦有幸得到上司的賞識被提拔成了連長,同年孫中山總理逝世,軍校學生悲痛萬分,自行悼念,蔣中正在台上發表著演講,在悼念孫中山總理的同時並重申總理畢生願望,激勵軍校學生努力奮鬥,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重任和總理的革命理想與革命信念,陳曦細心的發現這時的蔣中正已不再提三民政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他在黨內的地位也隨著總理的逝世變得舉足輕重,作為孫中山先生思想的擁護者,廖仲愷始終很激進,他算得上黨國的元老,國民黨左派人物,但他沒有軍權,在那個年代沒有軍權就沒有話語權,隻是廖仲愷的威望較高,所以台麵上還是有部分人尊重他的,但同時想殺他的人也不少,汪精衛與老蔣多次提醒要多帶警衛,可是廖仲愷對此置若罔聞,結果沒多久便被刺殺在自己的黨部門口,刺廖案發生後高層震動,連黃埔學生也很震驚和氣憤,紛紛拿起槍去保衛黨部,緝拿凶手,隨後蔣介石,汪精衛,許崇智組成三人調查組來負責廖案,最後汪蔣二人借助廖案打壓下去一大部分人,二人互相爭權,最終許崇智,胡漢民等人被免職,軍權進一步被老蔣抓到手裏,許多粵軍將領被撤換,換上自己的黃埔生,由於陳曦出生黃埔,也被安排進了粵軍,其所屬部隊是粵軍15師3團團長,授銜中校,民國15年,蔣中正正式就任國民革命軍北伐軍總司令,李濟深任總參謀長,白崇禧任參謀次長,鄧演達任政治部主任,北伐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