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卷 第十六章 :彭澤已逃難(2 / 2)

老太太道:“你這死老頭真的不長眼啊,誰叫你殺母雞的?不知道那母雞不能待客,況且還留著下蛋換鹽吃呢!招待縣太爺,你就舍不得殺一隻大公雞?”老頭才把母雞放進籠子裏去,複抓隻大公雞來。

這說話之間,彭澤已已吞下兩碗飯,道:“兩位老人家就不必客氣了,隨便吃一些就行,此時不比往日,你就是有海龍王的肉,我也沒那個心思吃。”

老頭道:“縣太爺不必推辭,待殺了雞,燙一壺酒,我兩慢慢喝。老漢還有一事要縣太爺幫忙。”

彭澤已是又累又餓,得了兩碗飯,心定了些,伸開手去烤火,問:“老人家院子裏為何懸掛白燈籠,莫非家中有不幸之事?”

老頭一邊扯雞毛一邊道:“家中確有喪事,可那白燈籠卻不是為喪事所掛。”

“此話怎講?”

老頭道:“白燈籠是今天白天的時候,白蓮攻打欒川縣城後,命令各家各戶一律懸掛白燈籠,掛了白燈籠的人家可到縣衙領銀子白麵。貧民百姓,誰敢違她,既得好處,又無壞處,何樂而不為?因此,一時間,大街小巷,各家各戶門前都把紅燈籠換成了白燈籠。”

彭澤已臉色一會青一會白,道:“那些反賊著實厲害,本縣差一點被她所殺,幸虧從暗道逃走,在背後山上藏了一天,天黑之後,這才在你家來。看來,惹了笑話了。”

老頭道:“這有什麼好笑的呢?縣太爺的官本來就是捐來的,之前不一樣是貧民百姓嗎?既是貧民百姓,哪有見打仗了不逃命的,誰敢惹那神兵天將?”

“你的家眷聽說還是平安,反賊隻是殺了幾十個旗兵,開了糧倉,劈開銀庫的鎖,錢糧都分給了貧民百姓。隻是一直在打聽縣太爺的下落。唉!我看縣太爺那縣衙是回不去了,還是委屈一下,把官服換下來,能躲他一時是一時。”

老頭把砍好的雞肉放到鍋裏煮,道:“這錢財乃是身外之物,得失倒是無所謂,隻是這縣城一破,縣太爺之後想繼續做官,恐怕就難了。”

彭澤已聽說家眷平安,鬆了口氣,道:“多謝老人家大恩大德,日後必當重報!”

老頭道:“舉手之勞不必在意,隻是在下小兒剛剛下葬,心中鬱悶,對縣太爺招待不周,還望不要責怪。”

彭澤已道:“老人家剛剛遭到失子之痛,這下又打擾,實在不好意思啊!”

老頭道:“那兒不孝,死了就是死了,倒不心痛。隻是我那女兒,著實讓人不安。”

彭澤已問:“老人家兒子剛剛去世,難道女兒也出了意外?”

老頭歎了口氣,道:“是啊,這就是我要縣太爺幫忙的原因。”

彭澤已已換了老頭的一套粗布衣服,坐下來,端起酒碗,道:“我現在是個逃難之人,有什麼能力幫老人家呢?”

老頭道:“聽說縣太爺與秦王寨李通是八拜之交,所以,在之前,我準備便了薄禮去請縣太爺幫忙到秦王寨找李通通融通融。這不因為我那不孝之兒突然死了,這就耽擱下來了,也是巧,今兒縣太爺不請自到,我就在這托縣太爺了。”

“這是為何?”

老頭道:“你豈聽我慢慢說來。”

原來,老頭姓張,膝下有一兒,叫張靈,年已二十五。一天到晚不學好,專愛些邪門歪道,他知道秦王寨的李通有法術,不顧父母年老體衰,一門心思拜在李通門下,希望能學習一些法術。

張老頭覺得李通是個占山為王的強人,不準兒子前去,恐惹官非,不想兒子心意已決,丟下父母妹妹,自個就去了。

去了,要好好學些法術,倒是無礙,隻是這他這兒子生得風流俊俏,到了秦王寨不久,居然與李通的姨太太勾搭成奸。到強人窩裏勾引人家老婆,不是找死嗎?

那李通雖然凶頑成性,卻是個好麵子之人,他覺察這事後並沒有揭露。一天,他派張靈去羊圈裏拉一頭羊來殺。

張靈一進羊圈,李通做法使張靈變化成了一隻羊,於是,叫那些嘍囉道:“張靈去拉羊,遲遲不回,你們去看看,把那隻最大的羊拉來殺了。”於是,那些嘍囉去羊圈裏,果然見有一隻又肥又大的羊,拉回來宰了。張靈就這樣失蹤了。

張老頭見兒子去半年一直不回家一趟,然後去秦王寨詢問兒子的下落,都說不知道,後來李通的一個嘍囉見張老頭可憐,把這事偷偷告訴了他。張老頭本來想到縣衙告發這事,又聽說知縣與李通是八拜之交,隻好著罷。

彭澤已聽了道:“我雖和他名義上是拜把子兄弟,但是我是官,他是匪,實是冤家對頭,本官不過是想以拜把子的名義,讓他不要騷擾縣衙罷了。你老人家也知道,他人馬眾多,僅僅一個欒川的兵馬豈能打贏他?”

“我是迫不得已的。”彭澤已又問:“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