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白蓮軍中都奇怪齊寡婦的所為,就是在紫禁城裏的嘉慶,也是大惑不解。
這時候有奏折報稱,曾從《永樂大典》輯出《舊五代史》,又著有《爾雅正義》、《南北詩文鈔》等的浙江餘姚人邵晉涵去世;杭州人《再生緣》彈詞作者陳端生,因其夫範菼科場案被謫戍後,悒悒不樂而死。
到了五月廿七日,武英殿大學士、閩浙總督福康安去世。
福康安,字瑤林,富察氏,清滿洲鑲黃旗人。清高宗孝賢皇後侄,大學士傅恒子。他曆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封貝子。
他在乾隆時,以勳戚由侍衛授戶部尚書、軍機大臣,襲父封三等公。出從阿桂用兵金川,事後即任封疆大吏,再從阿桂鎮壓甘肅回民起義,破石峰堡,封一等嘉勇公。
後又任大將軍,率軍入藏,驅逐廓爾喀侵略軍,在乾隆後期領軍平定台灣林爽文起義,封貝子,後督師平定湘黔苗民起義,福康安一生受乾隆帝殊寵,民間傳為乾隆私生子。到了今年五月廿七日,病卒於軍中。
雖說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但乾隆聞報之後,一時間悲心大慟,總是無心於朝,這不得不說這謠傳的可信度非常的高。
這本來是嘉慶意外之喜,可在之前,他就想讓福康安回到河南,協同先鋒景安剿滅白蓮,如今聽到這事,福康安一死,嘉慶是喜憂參半。
喜的,自然是乾隆太上皇不上朝,一切軍務大事,暫時由他主張,事後稟報太上皇查閱,悲的是,用福康安剿滅白蓮,已成了夢想。
於是,嘉慶此時終於可以高高在上,理直氣壯的問訊河南白蓮剿匪之事了。
和珅把景安奏折遞上,說的是經過數月激戰,旗兵放棄南陽,尾隨齊王氏下洛河,苦戰之後,又收回洛陽重鎮,然後以義馬和洛寧為犄角,新安為探子,在靈寶、陝縣、三門峽、曹川為後援,與洛陽城旗兵,漸把白蓮包圍在新安紫荊山一帶。
奏折稱:天氣轉熱,瘴氣橫行,軍中痢疾爆發,缺醫少藥,望速速調撥銀兩,以資軍需。
“軍中為國捐軀之將兵,英勇殺敵,然斃於痢疾者眾,不得不報請皇上明查。”雲雲。
又是要錢!
嘉慶調撥到河南的銀兩已有幾百萬兩,再拿不出錢來,他對和珅道:“河南又不是雲貴蠻地,何來瘴氣一說,分明是以病蓋敗。我聞景安據南陽而不戰,見白蓮圍城日久,糧草匱乏,因而放棄南陽。”
“日前朕命力守洛陽,一旦洛陽失守,全國白蓮因之振奮,再難鎮壓,可是景安不戰而走,導致洛陽失陷,白蓮追至新安,被一個快騎將軍叫張朋良的阻擋,才不至湧向西安,此時這奏折說得冠冕堂皇,究竟孰是孰非?”
和珅道:“臣無一日不關心河南戰事,每日裏都有戰報快馬加鞭送到,景安奏折,句句是實,臣看並無欺假之意。”於是,他把編好的戰報遞上,嘉慶見了,才眉頭舒展,答應調撥銀兩,著太醫院尋找治療痢疾的良方。
一會,太醫院太醫送來良方,嘉慶看時,上麵寫著:
痢疾,在宋以前,有腸澼、赤白沃、痢疾變形蟲、熱利、痢病、下痢、滯下等名稱。
《醫碥》卷三:痢由濕熱所致,或飲食濕熱之物,或感受濕熱之氣,積於腸胃,則正為邪阻,脾胃之運行失常,於是飲食日益停滯,化為敗濁,膠粘腸胃之中,運行之機,益以不利,氣鬱為火,與所受濕熱之氣混合為邪,攻刺作痛。
後世指出痢疾多由飲食不潔,感受疫毒之氣,使腸道產生積滯,傳導失常所致,當辨其虛實分別論治。
而痢疾所下之赤白粘凍,《醫學原理·痢門》謂:“其赤者血分受傷,屬於小腸;白者氣分受傷,屬於大腸。”《明醫指掌》:“濕熱之積,幹於血分則赤,幹於氣分則白。”
太醫院實證,宜清熱化濕,涼血解毒,消積導滯為法。
邪盛正虛者,宜祛邪扶正,兼用行血調氣,此所謂“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虛證當補中益氣,溫陽固澀。
太醫院方子:黃芩、黃柏、炒地榆、炒仙鶴草各十五錢,炒山楂、炒麥芽各三十錢,車前草十錢,白術三十錢。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服完。主治菌痢。
炒白術、炒山藥各三十錢,赤石脂二十錢,罌粟殼十錢,車前子十五錢。水煎服,日一劑,分二次服。主治菌痢。
嘉慶得了方子,下旨將藥方書單,快馬加鞭送至景安軍中,調撥軍餉物資,隨後就到。
和珅聞旨,出了毓慶宮,咧嘴邪邪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