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卷 第一百七十二章:和珅的同僚們(2 / 2)

第四個是大學士董誥,他在軍機先後幾十年,在和珅獨攬大權時,與王傑形影不離,兩個人一個鼻孔出氣,弄得和珅非常嫉恨。

由於正邪不兩立,最終在軍機處形成了一種奇怪的局麵,每天上班,軍機處五大臣竟然不在一起辦公,隻有阿桂一個人在隆宗門內軍機處值房,王傑與董誥在南書房,福康安在內務府造辦處。

而和珅或在內右門內房間,或在隆宗門外靠近造辦處的房間,即使隨皇上在圓明園,仍不在一處辦公。

為此,禦史錢灃曾專門上折,奏請恢複舊規,讓軍機處大臣們集中在一處辦公,遇事好商量,也免得司員們來回奔走請示,實際上矛頭是衝著和珅的。

乾隆雖然批準,但大家都我行我素,事情不了了之。

至於劉墉和和珅的傳說,舉國上下沒有不知道的,就是全國各地的白蓮反叛,也經常拿這些謠言傳說來打發時光。如果大家願意聽,在下在此,也說一說來緩和故事緊張的壓力。

據說乾隆愛好詩歌,到了晚年,其的詩歌多達幾千首,隻是很少刊行。他還特別愛題字,走到哪兒題到哪兒。

他題的燕京八景,乃是太液秋波、瓊島春蔭、玉泉趵突、蘆溝曉月、薊門煙樹、西山晴雪、金台夕照、居庸疊翠。

八景的每處都有他的題碑。

北京前門外有個醬園子,叫“六必居”。牌匾出自嚴嵩之手。乾隆一看,覺得劉墉的字還比嚴嵩好得多,因此乾隆非常稱讚劉墉,道:“愛卿的字應該在嚴嵩之上。”

劉墉字寫得好,畫也好,經過乾隆一番稱讚,他就更加出名了,上門求書畫的人就更多了,可是他有一個毛病,如果他不高興,任誰求他,他字也不寫,畫也不畫。

別看劉墉字寫得好,畫也畫得好,可滿朝文武,誰想求他畫個扇麵,都非常難,別說在扇麵上畫畫,就連在扇麵兒上寫個字,都不容易。大家都知道劉墉這毛病,一般的人都不去碰釘子。

和珅沒多少學問,可他愛故作風雅。他心想,劉墉的字好,不願給別人寫,可我是聖上寵愛的中堂大人,如果讓他在扇麵上寫幾個字,難道他還敢不寫?

和珅去找劉墉題字,劉墉馬上就答應下來,這可把和珅樂壞了,趕緊找出一張宣紙發箋的扇麵,交給劉墉,叫他立刻寫。

劉墉推說有事,空閑時間就寫給和珅,可是,和珅一等就是三年,字還是沒到手。

和珅當然生氣,到了大年三十,讓管家別睡覺,上劉墉門口兒等著去。

管家問:“等什麼呀?”

“等著他過年時帖上春聯,你把春聯揭下來。當是他沒給我題扇麵的回報!”

可劉墉這大門口的春聯,不敢早貼,為什麼?因為他字寫得好,貼早了就讓人家給揭走了。頭天晚上貼的,等天亮再一瞧,沒啦!怎麼辦呢?

後來劉墉想了個主意,他編了副對子,寫完以後,當腰來一剪子,絞開。先把上半截兒貼出去。

誰知他剛往外一貼,正趕上和珅的管家偷偷摸摸揭對子來了,提著燈籠一照,剛要揭,一看這個詞,又把手縮回去了。

原來,那春聯的上聯是:“福無雙至”;下聯是:“禍不單行”。

管家回去一說,和珅不信,和珅要親自去看。等吃完了五更餃子,和珅換上便衣,讓管家引路,來到劉墉的大門口。

一看,春聯長了尾巴,上聯乃是:“福無雙至——今日至”,下聯是:“禍不單行——昨夜行”!

可是已經天亮,不敢去揭了。

大家看看,這傳說雖不足信,但也能影射出和珅身邊的同僚對他軟磨軟抗的情景出來。

軍機大臣中,三中堂指:和珅、劉墉、紀昀,隻有和珅一人身兼大學士和軍機大臣,權力很大。

他有向皇帝推薦官吏的權力,權限淩駕於內閣和六部之上,各地的奏章由軍機處票簽後呈請皇帝批示。

皇帝的諭旨,凡屬機要,都由軍機處草擬,稱為“密諭”,經由軍機處通過兵部送達地方的督撫,稱為“廷寄”,內閣無從過問。

至於“文武官特簡”以及西北兩路軍兵換防也要由軍機大臣“進其名單”呈請欽定。

而且軍機處還立有“存記簿”,相當於機要檔案,“凡有旨存記者,皆書於冊而藏之”,“應密存事件,則密封存記”。

總之,軍機處奉命經辦一切重大軍政事務,成為國家的政治中樞,而和珅正是這政治中樞的中心人物。

所以這時候,齊王氏的白蓮,如果說是反乾隆或嘉慶,其實是與和珅所屬的腐敗官僚在較量。

各個地方的白蓮風起雲湧,勢不可擋,多是因為和珅貪贓枉法無力圍剿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