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又行文各省,讓地方上大量進獻寶物,捐款進京,數量之多,難以計算。
和珅長期掌握財權、稅權、兵部大權,所以要從中中飽私囊,易如反掌。僅就他擔任崇文門稅務監督就不知貪汙了多少錢。
由於崇文門稅務是大清一個重要的財源,和珅擔任其監督以來,所貪汙的稅收就不計其數。
其他如戶部的錢庫、兵部的軍需,都由和珅掌管,這些部門的財產,由於缺乏監督,又不知有多少流進了他的腰包。
當時有一種所謂“議罪銀”一事,所謂“議罪銀”,就是各省督撫、鹽政、稅關監督要員犯罪以後,如果交免受懲處的罰銀,就會法外開恩,不給處罰。
和珅曾長期負責“議罪銀”事務,這些大員犯罪,按罪行輕重,所罰銀兩多者幾十萬兩,少者也達上萬兩。
所得的議罪銀收繳後,大多沒入內務府銀庫,通過和珅經手,他從中截留的數目,便是無人知曉。
和珅另外一個斂財手段,就是索賄受賄,由於和珅地位很高,又得乾隆的寵愛,所以上自公卿大臣,下至地方大吏,爭相給和珅行賄。由此,犯法者行賄可以免災,求官者行賄可以升遷,犯法的量罪和免罰,求官的肥瘦品級,全憑進貢多少而定。
就連兵部的核算報銷都要找和珅,在兵部核算報銷時,有關部屬必須行賄,否則他就找借口,不予報銷。
給朝廷各部財政撥款時,如不給手續費,他會故意停頓;官員的任免升降,如沒有黃金白銀孝敬和珅,和珅會讓他欲哭無淚,甚至丟掉性命。
陝西巡撫想自己巴結和珅,於是派部下帶著二十萬兩銀子,專程去京城登門拜訪,然而進獻無門,吃了閉門羹,隻得在外轉悠。
後來經過打聽,才知要花錢打通和府下人的關節,才能通報訊息。於是隻得花費了五千兩銀子,送給了和府門口一位衣著華麗的人,請求引見。
這人見隻是區區五千兩銀子,故意問送來的錢:“是黃的還是白的?”聽說是銀子,這人便告訴下人收入外庫,然後給了一張便條,叫獻禮者去覆命,說完揚長而去。
這獻禮者連和珅的麵也沒見著,五千兩銀子就這樣沒了。原來那人不過是和府的一個門丁,於是陝西巡撫的部下長歎一聲,憤然而去。
和珅有每日清晨服一粒珍珠的習慣,於是行賄的人紛紛購買珍珠,以致有吳縣某珍珠商得知訊息後,靈機一動,在這上麵動起了腦筋,在珍珠外麵以赤金包裏,按其大小標價售出,從大者二萬兩到小者八千兩不等。
價格雖然貴,然官員們仍爭相購買,和珅因此也飽了私囊,珍珠商也發了一筆橫財。
自古以來,貪和奢,這兩種東西,往往是聯係在一起的,和珅利用貪汙受賄得來的大量錢財,大肆揮霍,過著極其奢侈靡爛的生活。
他的寓所軒林,豪華富麗,幾可與皇宮媲美;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台無異。
和珅有三處園林,其中以乾隆皇帝贈給他的淑春園最為華美,園內掘地為湖,疊石為山,遍種名花異草,房屋式樣,均照皇帝寧壽宮的建築,富麗典雅,氣勢非凡。
為修此園,花人力物力不計其數,僅園內一座太湖石,便花了數千兩銀子才運來,可以說園中一草一木,都是金錢堆砌而成啊!
和珅早早就給自己安排了後事,他在蘇州城外為自己修建了墳瑩,依照帝王陵墓的格局,設立內殿,開設遂道,另有宮門、圍牆,又在墳瑩外建造房屋兩百多間,其氣勢幾同帝王陵寢,周圍的人都稱之和陵。
和珅家中奴仆成群,脾女無數,就是步軍統領巡捕營將士,一部分在他家服役,人數過千。
和珅家中姬妾無數,皆華服麗妝,貂皮一千五百多張,狐皮一千多張,各種衣服五千三百多件。
和珅身在高位,上梁不正下梁歪,各級官吏,上行下效,拚命搜刮錢財,肆其狂妄,無所不為。而且為數之大,古今罕有。
由於大貪在上,官官相護,此風難禁,部督、巡撫、司道餡媚上官,饋送京官大臣;外官為滿足督撫大員便搜刮百姓,挖空國庫;以致執政大臣以下,貪黷成風,賄賂公行,國加民財不足飽貪官汙吏之谿壑。
這樣上下齊貪,至於國窮民困,國力難艱,乃至於各個地方白蓮風起雲湧,大清一片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