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齋道人隻好領命起身,就要退出,景安又道:“你到了新安城下,若是張將軍打開城門讓你進去,豈不是給白蓮有可乘之機?”
“你到了新安城下,設法與白蓮在城外作戰。一旦白蓮離開城門,張朋良就有機會打開城門出城來,那時候你們就可以並肩作戰,若是不敵,當回城中,緊閉不出,到時候我會有對應之策!”
清齋道人明知景安讓他去送死,出了軍帳,嘴巴裏咕嚕咕嚕的:“若是叫我去送死,我便死得了,又讓一千旗兵去陪葬,看到時候你如何向皇上交代?”軍帳外的另一位把總見了,笑著問他:“清齋將軍這一次有加官進爵的機會了,怎麼馬著個臉,口裏嘰嘰咕咕個什麼?”
清齋道人沒有理睬這把總,回到軍營,點了自己的一千人馬,心裏憋著一股怨氣,拖拖拉拉的朝新安開來。
齊寡婦聞探子報說,前來的人馬乃是清齋道人帶領,雖不了解這人的根底,但一聽名字,就知道不是一個經常領兵打仗的將軍,最多就是景安軍中在半路請來的道士,於是,笑道:“道士領兵前來,軍中誰去應他?”
熊莽子道:“我的老鄉穆公福熟讀魯班書,知道一些法術,叫他去應戰,倒也合適!”齊寡婦對穆公福道:“穆將軍可有把握勝那前來的道人?”
穆公福道:“魯班術中,有一些專門整蠱人的法術,雖派不上大用,然而對付一般的道士,倒是沒什麼問題的。”
齊寡婦問他要多少人馬,穆公福道:“在下沒有打仗的經驗,不需領兵前去,隻要熊莽子將軍與我一同前往,找個合適的機會,作弄他一下,他有可能就害怕而不敢前來。”
齊寡婦依他,於是叫穆公福和熊莽子走了,又命令莫八月帶領兩千人馬,在來新安的路上阻擋,讓清齋道人的步兵不能靠近新安,如見穆公福和熊莽子有危險,可衝殺過去救他們。
清齋道人憋了一股怨氣,領著他的一千步兵走了兩天,快到新安城外的廟頭時,忽聽轉回的快馬報到:“見白蓮兩千兵馬,正朝廟頭開來。”
清齋道人大驚,問道:“到了什麼地方?”快馬回答:“離此還有二十裏,行動緩慢,看樣子就在路邊駐紮下來,想是阻擋大軍到新安的去路。”清齋道人壓根不想去新安,這時候正好有借口。
他下了馬背,問快馬道:“此去新安還有多遠?”回道:“五十裏!”
於是,他命令步兵就在廟頭紮營,叫軍士到村子裏抓一些雞鴨來,燒火煮飯。他見這村子房屋簡陋,就把軍帳紮到廟頭裏去,叫快馬複去盯好路邊駐紮的白蓮,有什麼情況,立刻回來通知。
這廟頭,之所以名為“廟頭”,與新安史上的名人,一個叫韓擒虎的人有關,韓擒虎,隋朝名將,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東垣人,也就是如今的大清新安人,北周驃騎大將軍韓雄之子。北周時,任都督、刺史等職,襲爵為新義郡公。
韓擒虎病逝後,朝廷用隆重的禮儀,將其歸葬故裏。韓擒虎的墓塚保存完好,占地一畝多,四周磚石圍砌,高達一丈二尺。墓塚前建韓王廟,春秋兩季進行祭祀。
清齋道人見磚石圍砌的圍牆正好躲藏,因此就把軍帳紮在韓王廟,一旦有風吹草動,也好用磚石圍牆抵擋一陣。
其實,他哪裏知道,莫八月帶領的兩千白蓮,不過是到路上來嚇他,讓他的步兵不能到達新安城下,好讓穆公福作法整蠱他,讓他不戰而退。
大凡這種靠欺詐起家的人,他都怕死,一聽說白蓮的人馬有兩千,已經距離他不遠,自己首先膽怯了,何況還去攻打?
夏天的太陽很辣,他領步兵走了兩天,才到廟頭,簡直是人困馬乏,別說打仗,就是路都不想走了。
到了這裏,步兵正好休整,他甚至計劃好了,如果一聽見白蓮往前推進,他就會領兵退入林區,躲在山區裏,安身保命,聽候新安打仗的消息,如果張朋良兵敗,新安陷落,他就第一個跑回義馬,再訴張朋良一狀。
如果白蓮攻打不下新安,然或轉移到別的地方,他就領兵馬前去新安,然後叫人到義馬報告景安作戰情況。
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是,正有一個熟知魯班法的穆公福,已經潛入廟頭,要施法害他。諸位若想知道穆公福怎麼施法,清齋道人會不會被害,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