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見(2 / 2)

決定了抄黃易之後,想想先抄哪部,決定來決定去還是抄翻雲覆雨吧。畢竟還是更傳統一些的武俠,相比尋秦記。大唐雙龍還是等以後再說,畢竟不能一下就直接到高潮。

晚飯,在祁洛的強烈要求下,福伯陪著自己一起吃飯。祁洛心中卻是想著在想武俠小學中的時候,腦中的記憶隨著思維的深入,便的非常清晰。然後很有福的,想什麼作品就能知道具體的字數。為自己的抄襲大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自己的金手指麼?祁洛想著不禁笑了起來。

吃過晚飯,祁洛便一頭紮進書房,開始抄襲。如此急迫是因為,家裏的錢都給了福伯。自己身無分文。感覺很苦惱,買報紙的時候都是保鏢結賬。在福伯看來,祁洛沒什麼需要買的,如果需要買,完全可以和自己說嘛。

祁洛對福伯的這種想法很鄙視,難道哥買小雨傘也要讓你代勞?

寫小說為什麼最好,因為可以讓你身上披著文人的外衣,當然要是才子的名頭就更好了。如果風流了,還有借口說自己自己真名士自風流。別人對才子還是有點小特權,外界也不至於口誅筆伐。為什麼沒有,口誅筆伐的都是文人好不,有些問題上文人相輕,有些問題上又統一戰線。

黃易的翻雲覆雨寫的是蒙古帝國已土崩瓦解,朱元璋一統天下。書中故事情節曲折,人物眾多。開始以怒蛟幫與魔師宮的爭鬥為主線,後情節慢慢轉移到與天命教的奪權大戰,並涉及白道,朱元璋與燕王等各方勢力的鬥爭,情節起伏迭宕,場麵宏大,為人們構築了一場壯觀的古代武俠和現代科幻的想象畫卷。其中的愛恨交纏,悲歡離合,詭奇變化,意境無窮,天趣橫空。字數大概怎200萬左右,完全可以連載一年,甚至倆年。

投稿的目的當然是明報了,作為當時香港影響力前列的報紙,可以給自己帶來不小的名氣。很多小說中,說主角對明報的稿費不滿意然後去談判,然後獲得了各種各樣的成功,有的加了字數稿費,有的賣斷了,總之你得和金庸搭上關係,不過,也有人對金庸談稿費。林燕妮現被稱為全港最好的散文作家,當初也為《明報》撰稿,要求金庸加稿費。金庸說:“你那麼愛花錢,加了又花掉,不加”。亦舒也叫他加稿費,他又說:“你又不花錢的,加了稿費有什麼用?”亦舒為此在專欄裏罵他。金庸看了,仍笑著說:“罵可以罵,稿照樣登,稿費照樣一點不加。”不過那些閉口不提“加”的,重點是到年底,金庸反而會加一點。這是他性格好強的表現。

祁洛又不傻,價格就按明白給的價格走,一反正要的是名氣,自己有了名氣了,對家裏有所交代,證明他們的教育是成功的,讓人欣慰的,讓社會認可的。。。二反正也是抄,稿費少點可以抵消自己的罪惡感。三抄幾本小說,買多大的雨傘都夠了,是不。知足者常樂,每天拚的和狗一樣,不一定快樂。人活在世界上,還是需要點阿Q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