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石破天驚的安排(求月票)(1 / 3)

聽到武則天聲音不大卻含蘊著滔天殺意的旨意,唐鬆站的更端正了些,雖然對那首《湘靈鼓瑟》有著十足的信心,但要說此刻他毫不緊張那卻是不可能的。

生死之間懸於一線,即便是穿越者,又有誰真能毫不掛心?

或許是承繼了祖父上官儀的優良基因,上官婉兒是那種在詩賦文學上極有天賦的人,十四歲時由宮中****一飛衝天被武則天賞識看重,其在文學上表現出的才能可謂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這麼多年專司製敕擬詔之事,亦是對她這一才能的充分肯定。

既有天賦,眼界亦高。近年來武則天每在宮中舉辦詩會時,負責最終裁定各家詩作之優劣高低之人便是上官婉兒,因其裁定的結果公允,能為各家所心服。是以上官婉兒漸漸就有了“詩秤”的別號。

此事不管是史書還是唐人筆記中都多有記載,唐鬆自然知道。以上官婉兒“詩秤”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那首《湘靈鼓瑟》的妙處。更不可能宋之問,嶽子奇兩人取中的那二十七人都能寫出比這首《湘靈鼓瑟》更好的科舉詩。

進士科考試有詩亦有賦,但賦一般較長,且自西漢武帝騷體大賦鼎盛一時之後,以華麗辭彩炫人眼目,但內容卻多有欠缺的騷體大賦便有著越來越嚴重的模式化。簡而言之就是騷體大賦“文”勝“質”遠矣,且套路化嚴重,是以自西漢之後就漸漸沒了鼎盛時的榮耀。

進士科科試中,眾考生幾乎是按照同一個套路來,是以賦作呈現出極嚴重的千人一麵的特點。這情形與後世的八股文頗為相似,真正好文學者若非是為考試需要不得不為的話,其實是不太願意看這些千人一麵的東西的。

應試賦文有此特點,又長,加之看聖神皇帝的意思是要立等結果的,實不能花費太多的時間。是以本就不太好賦文的上官婉兒便沒有看那些賦,徑直將唐鬆並二十七名取中者的詩作挑了出來。

知道這次看詩的重點是在唐鬆,所以上官婉兒先將那被取中的二十七首詩俱都看了一遍,心中有了準譜兒之後,這才最後拿起了唐鬆的詩卷。

展開來先看字,倒也平平。但一看詩,上官婉兒的眉頭頓時一展。此次進士科所出《湘靈鼓瑟》的詩題,題旨是取自《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唐鬆詩卷上寫的是: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詩的開頭兩句點題,讚湘靈善鼓瑟,優美動聽的樂聲常常在耳邊縈繞。以科舉詩而論,這開篇點明題旨的兩句詩可謂是極精到了。

隨後便是想象馳騁,湘靈美妙的瑟音吸引了水神馮夷,馮夷好此絕妙瑟音,忍不住於水上合節歡舞。但馮夷其實並不曾真正聽懂瑟音中隱藏的哀怨淒苦,亦使他的歡舞顯得徒然。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靈的心意的,譬如西漢之賈誼,譬如曆代被貶謫南行而經過湘水的天涯失意人。

中間這四韻,一共是八句,極力描繪湘靈瑟曲的神奇力量。這就使詩句避免了科舉詩中盤常見的呆板敘述,顯得瑰麗多姿,生動形象。

然此詩最佳妙處還在最後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前詩緊扣題旨,反複渲染,已經將湘靈鼓瑟之妙繪寫的淋漓盡致。傾聽妙曲,想見伊人,但詩中竟不曾直麵寫到湘靈。隻聞其聲,不見其人,其間真有無限撲朔迷離的悵惘,用詞堪稱極妙。

而更具神韻的是“人不見”之後卻以“江上數峰青”收結。這最後五字實是神來之筆,將此前湘靈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絢麗多彩的世界,瞬間歸於煙消雲散,讓觀者由瑰麗的想象世界回到現實。地點依然是湘江,依然是湘靈所在的山山水水。隻是,一江如帶,數峰似染,恬靜的山水美景中,給人留下無限悠遠的思戀。

上官婉兒看詩極快,也很靜默,但看完最後這首《湘靈鼓瑟》,卻忍不住的發出了一聲幽遠的輕歎,若非囿身於這宮城之中,她還真想去楚地走走,去湘水走走,去聽一聽那湘靈的絕妙瑟音。

有詩文天賦者每遇佳作便好沉迷其中,這是伴隨天賦而來的天性,恰如人之痼疾是很難改掉的。

這便如北宋末年有名的奸相蔡京,不管他平日有多少個朝政傾軋的心思,但一遇到上好的書帖,卻也忍不住沉迷其中,這一刻的他倒是純粹的多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無它,隻在於蔡京亦好書法而已。

相隨十五年,武則天對上官婉兒知之甚深,聽她這一歎,便知其看詩已畢,遂問道:“如何?”

在武則天身邊跟隨多年,上官婉兒逐漸揣摩出許多與這位聖神皇帝的相處之道。正是她的這些靜心揣摩與總結才是其十五年榮寵不衰的根源,而在她揣摩出的這些個相處之道中,排列第一的便是——誠實。

聖神皇帝絕不是仁慈之君,但其絕對是英明之主。跟著這樣殺伐果決而又善察人心的主子,上官婉兒若還敢玩心眼兒耍欺瞞,早已死無葬身之地,哪裏還有十五年的榮寵不衰。

十五年來,上官婉兒見過太多試圖欺瞞最終卻弄巧成拙被杖成一團血肉的人,從神龍天後到聖神皇帝,這位女帝都是眼睛裏揉不得半點沙子的。

在武則天還不曾完全老去之前,有一說一絕對是與她相處的最英明之道,上官婉兒恰是最深諳此道之人。

“臣女皆已看完,單憑此詩,這襄州唐鬆實應取中,便是‘狀頭’也盡坐得”,說話間,上官婉兒一並將唐鬆的詩卷呈了上去。

簾幕外,唐鬆聽到上官婉兒此言,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武則天亦有詩才,在唐鬆穿越前的後世,她的一首詩仍然廣為流傳,被人稱道不已。

看朱成碧思紛紛,支離憔悴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