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子期同步指導:
月子期是女性身體最脆弱的時期,如果此時身體恢複得不好,會影響到以後的身體健康,所以要了解身體的變化安全度過月子期。
(一)月子期身體各器官的變化
子宮恢複:
子宮在胎盤娩出後逐漸恢複至未孕前狀態的過程,稱為子宮複舊,需6~8周。
宮體變化:
產後第3周除胎盤附著部位以外的子宮內膜基本修複,胎盤附著部位的內膜修複約需至產後6周。子宮肌層聞的血管由於肌層收縮而被壓縮變細,最終閉塞形成血栓,最後被機化吸收。
宮頸變化:
胎兒娩出後,宮頸表現為鬆軟、充血、水腫、子宮壁很薄以至皺起如袖口,呈空腔狀。產後2~3日宮口可容2指,產後1周後,充血、水腫消失,宮口關閉,宮頸管複原,產後4周左右宮頸恢複至孕前形態。常因產時宮頸左右兩側(3點及9點處)撕裂,初產婦的宮頸外口失去原來的圓形(未產型),變為愈合後的“一”字橫裂形(已產型)。
惡露:
在產後5~6天內,子宮蛻膜便會開始壞死、脫落。這些壞死組織和血上皮細胞及細菌混在一起排出陰道,稱為惡露。最初2~3天為紅色,3~4天後顏色漸漸變淡,量也變少,到第10天左右,變為淡黃色或乳白色,這種惡露可能會持續3~6周。
子宮下段:
產後幾周內,被動擴張、拉長的子宮下段開始縮複,恢複至非孕時的子宮部位。
子宮內膜重建:
變化子宮內膜的重建很快,產後2~3天內,殘留的蛻膜開始分化成兩層,表層會壞死,隨惡露排出。底蛻膜則為重建子宮內膜的來源,第7~10天就可以恢複接近未懷孕時的狀態。除了胎盤所在處以外,完全的重建需要2~3周。
陰道、外陰的變化:
由於陰道受胎兒壓迫,在產後最初幾日內可出現水腫,陰道壁鬆軟、平坦,彈性較差,陰道黏膜皺襞消失。
一般說來,在短時間內,陰道黏膜不容易完全恢複到懷孕前的情況,隻有停止喂奶後,月經來潮,卵巢功能正常,在激素的作用下,陰道黏膜才逐漸恢複正常。
但是在月子時陰道還是有很大變化的。比如,分娩時由於胎兒擠壓陰道外口,常常引起陰道外充血、水腫,或者有不同程度的裂傷,產後數日內消退。陰道黏膜因分娩時撕裂而成為殘缺不全的痕跡;陰唇後聯合可有輕度裂傷,縫合後3~5日能愈合。分娩可造成盆底組織(肌肉及筋膜)擴張過度,彈性減弱,一般產褥期內可恢複。但分娩次數過多,間隔時間過短,盆底組織鬆弛,較難完全恢複正常,這也是導致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的重要原因。
血液係統變化:
產褥早期仍處於高凝狀態,有利於胎盤剝離創麵能迅速形成血栓,減少產後出血量。纖維蛋白原、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於產後2~3周內降至正常。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值逐漸增多。白細胞總數於產褥早期仍較高,中性粒細胞增多,淋巴細胞稍減少。血小板數增多。紅細胞沉降率於產後3~4周降至正常。
乳房的主要變化:
由於分娩後雌、孕激素水平急劇下降,抑製了催乳激素抑製因子的釋放,在催乳激素的作用下,約經24小時,乳房腺細胞開始分泌乳汁。此時便可給嬰兒正常哺乳。嬰兒每次吸吮刺激乳頭時,可以通過抑製下丘腦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製因子,致使催乳激素呈脈衝式釋放,促進乳汁分泌。吸吮乳頭還可反射性地引起神經垂體釋放縮宮素,縮宮素具有使乳腺腺泡周圍的肌上皮細胞收縮的功能,使乳汁從腺泡、小乳導管進入輸乳導管和乳竇而流出,進而排出乳汁,此過程又稱為噴乳反射。乳汁產生的數量和產婦的足夠睡眠、充足營養、愉悅情緒及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呼吸、消化係統變化:
分娩後腹腔壓力小時,橫隔恢複正常運動,孕期以胸式呼吸為主的形態轉變為腹—胸式呼吸。產後1~2周內胃腸張力及蠕動逐漸恢複;胃液中鹽酸分泌減少的情況,約需1周恢複正常。產褥期由於缺少運動、盆底肌肉鬆弛加上會陰部傷口、痔瘡等原因,易發生便秘。
循環係統變化:
子宮胎盤循環結束後,大量血液從子宮進入產婦的體循環,加之孕期瀦留在組織中的液體亦進入母體血循環中。產後72小時內,產婦血循環量增加l5%~25%,尤其是最初24小時,應注意預防心衰的發生。一般產後2~6周,血循環量恢複到孕前水平。
免疫係統變化:
在產褥期,機體免疫功能逐漸恢複,自然殺傷細胞和肺癌活化的殺傷細胞活性增加,有利於對疾病的防禦。
腹壁皮膚變化:
由於孕期擴展及彈力纖維的斷裂,腹壁皮膚鬆弛,緊張度的恢複需6~8周。腹壁除留下永久性妊娠紋外,腹直肌常呈不同程度的分離。
泌尿係統變化:
在產後第1周,一般為多尿期,因孕期瀦留在體內的大量液體在產褥早期主要是通過腎髒排出的,故產後最初數日的尿量增多。腎盂及輸尿管生理性擴張,需4~6周恢複正常。由於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水腫對尿液刺激敏感性下降以及外陰疼痛使產婦不願用力排尿,可出現性尿瀦留,尤其在產後最初1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