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話一說,三人的表情一滯。
他們低下頭,看向自己的腳踝。
“真的哎!”
兩分鍾後,小櫻長舒一口氣,眸中的霧已經消散不少,取而代之的是慶幸和喜悅。
曹柯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道:“嚇死我了,這房間似乎在自動排水。”
不錯,腳踝這個高度的青磚,每隔一段就有一個排水口。
像是當時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地宮可能會滲水。
一時間,大家的緊張氣氛緩和不少。
“排水的速度這麼快,這說明地宮下是空的,是溶洞。”
“這座陰宮,說不定就是溶洞改造的。”
看到水位沒有繼續上漲,我鬆了口氣,開始研究接下來的出路。
就在這時。
嗡——
地宮突然傳來一陣石頭摩擦的聲音。
讓我不敢相信的一幕出現了。
隻見原本堵住通道的石門,在我們麵前被一根石柱向右推開。
我們驚訝的目睹著這一幕,曹柯愣了一下就鑽了進去,我們跟著都進入了門裏。
進來後不到半分鍾,石門又被另一根石柱從相反的方向給頂了回來,石門關閉。
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機關,別的墓室都是把自來石頂在石門後防止盜墓賊進入。
而這陰宮的手段,似乎並不是為了防盜,而更像是——防水。
手電照過去,我發現這是一條大概十米長的甬道,上一個房間的水倒灌了進來,但由於門關上了,實際上並不多。
但在我們麵前,又出現了一道石門。
我深吸了一口氣,對他們說道:“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了。”
其實,我剛下來的時候,心裏就有疑問。
陰宮因為風水陣法的設置,必須建在斷龍脈的中心,也就是地下暗河的下麵。
但對當時的古人來說,是這是一項難度極高,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不僅要考慮到防水,建築材料的運輸也是個巨大的問題。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當年修建這座陰宮的工匠發現,可以依托地下暗河下麵的溶洞為基礎,就地取材,把這個小巧的陰宮,修建在溶洞裏。
這樣,隻要在陰宮裏做好防水和排水,就可以做到千年不壞。
我解釋道:“這個墓室的結構,其實很類似於古代航海船隻船底的“水密艙”,水密艙又叫水密隔倉,就是在船底將防水倉通過木板,隔離成多個獨立的艙室。”
“在古代,造船技術還是木頭和鉚釘,在暗礁和風浪中都十分危險,隻要一個地方漏水,船就會沉。”
“直到晉代,造船技術進步了,匠人把防水倉隔離成多個獨立的船艙,每個水密艙之間,用水密門連接,這樣一來,就算有的水密艙漏水,也不影響其他的船艙,船還是能保持浮力。”
“當初修建這陰宮的時候,工匠一定考慮到了河水暴漲和漏水的情況,所以他們在這裏布置了防水機關,原理和後來的水密艙是一樣的。”
“我猜測,這石門能打開,也是因為下雨後暗河水量增大,機關借助水的動力推動了石門。”
小櫻想了想,道:“可這裏防水的效果很好,他們完全沒必要再在石門這裏布置一個機關,讓我們順利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