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把頭說他當年剛入行的時候,曾經去過東北的一個偏遠山村。
這個村是在滿清“龍興之地”的附近,具體名字他記不清了,隻記得村裏有一條非常渾濁的河,河水常年散發腥臭味,以至於村裏養的水牛,不下水洗澡,附近的村民洗衣服寧可麻煩點用井水洗,都不願意在河裏洗。
有一年夏天,河裏發大水,有一群小孩在河邊看到一條四米多長的動物,在水裏快速遊過,身後跟著幾條雞冠蛇。
據說雞冠蛇追人和遊泳的姿勢,和普通的蛇不一樣,能漂在水麵上,速度非常快,甚至能捕獵水裏的野鴨。
這群小孩一看到就嚇得不行,當天晚上就有好幾個發高燒。
劉把頭當時正住在村子裏,就見到那個幾個高燒不退的小孩家裏的老人,連夜聚在一起,就往山裏走,他覺得好奇,就跟上去問大半夜的去山裏幹啥?
老人們說,要去拜龍王,家裏的小孩在河水邊上肯定說了不吉利的話,讓龍王發怒了!
劉把頭心想,自己隻聽說過東北有拜五仙的【分別是:狐仙(狐狸)、黃仙(黃鼠狼)、白仙(刺蝟)、柳仙(蛇)和灰仙(老鼠)】,還沒聽說過有拜龍王的,於是便提議跟上去看。
隻見在山裏有一個長滿青苔的山洞,濕氣很重,外麵立著一塊石碑,上麵的文字寫著“慧能弘法處”。
慧能是佛教禪宗的六祖,也就是那說出那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那位高僧。
把頭當時就覺得很奇怪,慧能為什麼要在這個龍王廟這裏弘法?
要知道,龍是佛教裏的護法神,地位非同一般,難道這廟裏供奉的龍王,真的存在?
他在石碑上看了一遍,大概就明白內容了。
這石碑上的內容,也關乎禪宗為何隻有六祖,而沒有七祖的原因。
內容大概是這樣的,當年六祖慧能周遊天下,來到此地時,在河邊剛好見到一條巨大的雞冠蛇正在蛻皮,頭頂的雞冠腫大,像是一個紅彤彤的大包,在陽光下十分刺眼。
剛好身邊的一名白髯老者走過,慧能便向他請教。
老者說,自己家裏祖祖輩輩在這條河附近生活,他不止一次看過河裏的龍王,經常到了夏季下暴雨就出現,從不傷害人畜,眼前這隻雞冠蛇就是龍子,馬上要化龍了。
慧能當然不信,說自己沿路聽到了許多奇聞軼事,隻聽說過蛟蛇之變,從未聽說過雞冠蛇可以化龍的。
哪知道,這老者笑慧能沒有見識,說何止是雞冠蛇可以化龍,就連不起眼的泥鰍、公雞、蛇、鯉魚都可以化龍!
慧能當即虛心向老者請教,就在兩人談論時,河邊的雞冠蛇頭頂腫大的雞冠突然破裂,裏麵竟露出一對小巧玲瓏的角來。
這一下有了雙角,雞冠蛇便具備了龍形,老者連忙來到河邊跪拜祈禱,口中說著“龍!這是龍!這是龍!”
六組慧能知道這是老者在給雞冠蛇“封正”,民間傳說可以庇佑子孫,他見此一幕,也當頭棒喝,立地頓悟。
原來“龍”並非隻由蛟而來,任何動物,隻要有“龍性”,潛心修煉,機緣巧合之下都可以化龍。
他在河邊久久不能離去,聯想到了禪宗曆代的傳承都是通過衣缽。
這種以衣缽為正統信物的傳承,卻限製了禪宗的發展。
在河邊徹夜頓悟後,慧能認為,禪便如“龍”,不是具體的象征,而是悟性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