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幾個新入朝的軍能依托正麵工事得以鍛煉取得經驗,而將幾個在朝鮮有戰鬥鍛煉的軍加強東西海防,將第第一線調至西海岸,將第第第一線的第47軍調至穀山地區為誌願軍預備隊,而以第第第1軍分別接替上述各軍原先擔任的正麵防務;以第第第第第第33師加強東海岸防禦力量;以遊擊支隊改編的摩托化則立團置於北倉裏地區,作為快機動的反空降部隊。
我軍調整後的部署為:擔任西海岸防禦的部隊有誌願軍六個軍十九個師,人民軍一個軍團另一個旅,地麵炮兵十四個團另九個營,高射炮兵兩個團另十三個營,坦克六個團;擔任東海岸防禦的部隊有誌願軍兩個軍七個師,人民軍兩個軍團另兩個旅,地麵炮兵兩個團另三個營,高射炮兵五個營,坦克一個團;擔任正麵防禦的部隊有誌願軍十一個軍三十三個師,人民軍三個軍團另兩個旅,地麵炮兵十四個團另十八個營,高射炮兵二十四個營,誌願軍坦克兵四個團,人民軍坦克兵兩個團;誌願軍預備隊有步兵一個軍,地麵炮兵四個團又兩個營。
對東西海岸指揮機構進行了調整與充實,以誌願軍司令部、政治部機關部分人員及原西海岸聯合指揮所人員組成了西海岸部隊聯合指揮部,並在指揮部內設立了炮兵主任辦公室、空軍前方指揮所和海軍作戰辦公室;將第第第3兵團司令部兼任東海岸指揮部。另外,以坦克第第第二指揮所,負責指揮西海岸的坦克部隊。
國內為了改善後勤狀況,抽調了四個汽車團、三個6軍醫院和十四個醫療隊入朝,加強運輸和戰地救護力量。同時,還抽調了鐵道工程第第11師及五千名鐵路員工人朝,會同朝方鐵道兵第3旅,在新建鐵路指揮局指揮下,負責修建從龜城至德川間的橫向鐵路和價川至殷山間的京義鐵路縱向輔助線,溝通京義線、滿浦線、平元線三大鐵路幹線的聯係,以改變鐵路運輸集中於靠近朝鮮西海岸的京義線的局麵。
另外,調工兵第第63師及原在朝的工兵五個團,修建公路新線,並對原有公路進行整修。後方供應部署亦作了相應的調整:以後勤第第3分部分別負責對正麵各軍的供應;以第第5分部負責西海岸各軍的供應,並加強了第5分部的力量。
聯合**對我軍在東西海岸大規模的築城、全線兵力部署的調整、新生力量和大批作戰物資源源運入朝鮮戰場等活動,一直在密切注視,已察覺我在進行反登6作戰的準備。同時,還判斷我軍可能先機動攻勢,並專門派遣特務刺探情報和進行空中偵察。我大規模的反登6作戰準備,是對敵企圖進行登6冒險的有力一擊。
與此同時,當我正麵二線陣地工事基本完成之後,我正麵各軍立即按此預定方針,從3月下旬開始有選擇地攻殲敵連以下目標。在西線,我第46軍在進攻馬踏裏西山一梅峴裏東山(敵稱之為‘織女星山‘)的戰鬥中,全殲守敵美軍三個排另偽軍一個班;第47軍在進攻上浦防東山(敵稱之為‘老禿山‘)戰鬥中,全殲守敵哥倫比亞營一個連另三個排,坦克一個排,美軍兩個班。在中線,我第23軍在進攻石峴洞北山(敵稱之為‘豬排山‘)戰鬥中,全殲美軍三個排另兩個班。敵我雙方在上述…上進行了反複爭奪,我共殲敵三千餘人。在東線,我第67軍進攻官垡裏西山,殲敵三百五十餘人。整個3月份,我共進行戰術反擊和襲擊作戰四十八次,加上其它戰鬥,計殲敵一萬五千餘人。
這時,敵人在正麵攻不動、我兩翼海岸又森嚴壁壘的情況下,又被迫設法恢複停戰談判,我方表示同意了敵方這一建議,並提議立即恢複停戰談判。隨後,中朝兩國政府又表聲明,提出了解決戰俘問題的新方案,建議:談判雙方應保證在停戰後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而將其餘戰俘轉交中立國,以保證對他們的遣返問題的公正解決。這一方案,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和英、法等國的讚同。美國政府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得不同意以我方建議為基礎恢複戰俘問題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