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江山如畫 第二十一章 圖窮匕現(1 / 3)

聽著南鷹真情流露的追憶前塵往事,將那柄漢劍的來曆娓娓道來,聽在江東軍諸人耳中,卻無異於石破天驚一般。

不僅吳夫人玉容慘變,連徐琨、太史慈等江東軍諸將亦是心中卷起了驚濤駭浪,所有人都在思緒湧動……既然此劍並非孫家祖傳佩劍,它如何貶得了孫策?而妄圖以這樣一件蘊藏男兒情義的贈禮,再去質疑孫策對南鷹的孺慕之情,是否更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或乎!”沉寂之中,突然聞得一個少年的聲音朗聲道:“世間萬物皆有其時,然而四季更迭,周而複始,惟有規則不變!”

此言一出,吳夫人猛然間鳳目一亮,唇邊泛起了一絲笑意。

一個濃眉大眼、高大挺拔的少年從吳夫人身後行出,向著南鷹納頭便拜:“小侄孫權,拜見叔父!”

“你就是孫權!”南鷹感慨萬千的望著眼前的少年孫權,即使見慣了這時代的風雲人物,但終於得見這位日後三分天下的東吳大帝,亦不禁令他心潮澎湃。

“聽說你今年十五歲,便已做了一縣之長,在江東更是漸與父兄齊名!今日一見,果然不凡!”南鷹定了定心神,微笑道:“剛剛你先是援引了《呂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劍之文,又用上了《禮樂誌》的精要,不知是何道理?”

“叔父果然博學!小侄佩服!”孫權雙目一亮,再次施禮道:“回稟叔父,依小侄愚見,孫家祖傳佩劍其實是一件死物,即使未在先父手中損毀,也終有湮滅的一日。而孫家的祖訓家規卻是代代相傳,隻要孫家兒孫仍有一人尚在,便當凜然遵奉。難道說那劍毀了,我孫家的規矩就不用遵行了嗎?那柄劍……其實是立在我等孫家後輩心裏的!”

“說得好啊!”南鷹一怔,不由撫掌笑道:“你這孩子果然厲害,就是這個道理!”

聽得南鷹此言一出,吳夫人一方無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叔父謬讚,其實小侄也是從您的教誨中才悟出了這個道理!”孫權微笑道:“聽大兄言及當年往事,您曾力勸先父不要執著於傳國玉璽,還說‘不就是一塊石頭嗎’?現在想來,您才是真的厲害啊!”

“那麼,你究竟想要說清什麼呢?”南鷹靜靜的審視著孫權那明亮的雙目:“你也認為,應該按照家規免去你兄長的主公之位嗎?”

“小侄不敢,亦不願!然而……”孫權顯然對南鷹的一針見血之言有些招架不住,他一咬牙道:“孟子有雲,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為政者當施仁政!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既然朝庭先是追封先父為吳侯,再令大兄承繼父爵,必然也是希望大兄能夠按照父親的遺誌造福江東……而大兄,他到目前為此還沒有完成朝庭的重托,也未能實現先父的遺願!”

“是以母親,她強忍心中悲苦,寧可有違三從之義……”他轉身看了一眼吳夫人,卻從她眼中看到的盡是欣慰,這才道:“也要嚴令小侄必須挺身而出,陪著兄長一同負重前行!”

“好一副能言善辯的巧舌!”南鷹看著麵前侃侃而談的少年,驀然間一陣強烈的心悸……為何能將一件兄弟奪嫡的殘酷鬥爭,也能說成仿佛是挽救天下蒼生般的高尚偉大?這便是真正的孫權嗎?

他淡淡道:“那麼,你認為自己便可以做到法先王、選賢才了嗎?”

“小侄尚有自知之明,當然無法與父兄相比!”孫權似乎聽出了南鷹的不悅之意,立即道:“但是繼承父誌、輔佐兄長,平定江東局勢,造福一方百姓,小侄亦是責無旁貸!願以淺薄之才供兄長驅使,為家族分憂,為漢室江山獻一份心力!”

“說得倒是氣勢磅礴,卻不知是否紙上談兵?”南鷹麵如止水,令旁人看不出他的任何情緒:“我在等著聽你的方略!”

“是!叔父!”孫權緩緩挺起了胸膛……他知道,此時正是他一展才華、盡吐抱負的難得機遇,不僅是麵對母兄部屬,亦是麵對當今世上首屈一指的漢室權臣和最強諸侯。所以,接下來他說的每一個字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