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的作文法教導我們說,小說要引人人勝,必得先有伏筆,後再呼應;半吞半吐,欲擒故縱;眾多的糾葛,大量的巧合;關鍵的關鍵是萬萬不可把故事的尾巴早早地抖摟出來,要藏而不露,夾得緊緊的,待吊足了讀者的胃口,方猛地一下甩將過去,然後戛然而止,留下別人細細回味,自己便可得勝回朝了。此法我屢試不爽。然而久而久之,作為一個操作者,我也終於生成了厭倦之心。我決定換一條路走走。在下此決心之後,我寫了一篇題名為《後新聞闡釋》的小說,朦朧了人物,淡化了情節,自以為是很具先鋒改革精神了。不料不久便收到了許多讀者來信,關切地詢問我的精神是否健康,問道:“王曉玉您的這個闡釋怎麼看不懂啦,我們這些王曉玉作品崇拜者,指望著您康複後迷途知返哪!”我讀了這些信好不感動和心酸,既不想拂了我的上帝們的一片好心,又希望堅持改革之路,所以決定寫一篇內容上明白曉暢些,但表現手段上不再遵循傳統程序,搞條條大路通羅馬之把戲的新作出來,以示我終於尋找到了某種最佳結合點。鑒於此,本小說在一開頭就向讀者諸君坦白故事的結尾,交代各位主人公的結局,並且一一列明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如下:

花伯其,老教授,著名翻譯家。

方潔,花伯其之研究生,後為花之續弦。

花樹人,花伯其之子。花伯其死後,與方潔相戀。

瞿芬,花樹人之妻,先為花伯其之遺產與方潔對簿公堂,後在得知其夫與方之戀情後,以硫酸毀方之容,並泄放煤氣以圖殺害其夫。

花林,花樹人之子,為瞿芬所泄放之煤氣毒害,成為植物人。

讀者諸君,雖然你們已經知道了故事的終結,但我相信你們還是很想了解事件的整個過程。文學這個東西,注重的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我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