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天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

古有靈氣,盈盈太清,混沌虛無,名曰太極。天地混元,神勇既先,奇力創世,終有上神。浩瀚征程,諸神亂野,爭鋒是故,人祖終來。洪荒身前,多世並存,虛空門出,陰陽終隔。混爭猶在,善惡不和,後世奇術,誅仙破天。神秘無究,萬戰迷離,天地玄黃,人道凱歌。

漫漫長河荒世,已成過往;悠悠甘水新世,今已到來。東皇世襲,啟蒙最先,文明戰舞,光武尊崇。

大地浩瀚,雖不及天宇,卻有萬靈;萬靈之上,又有萬世流傳箴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最仁,萬事皆留一線生機。

秉承世傳箴言,經曆浩劫千世,人道沒落又興起,客珍奇異獸,鎖天門混世,生機勃發在東界帝釋大陸,大一統局麵終是到來。

數載春秋皆過,人住荒土,沃野耕耘,終有浩海山川、湖泊平原。帝釋大陸之上,也逐漸出現了世代文明。

百神大誌,沉落西土,凡塵取用,日月可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萬雄土,盡歸光武。

光武初建,幾經興衰,劫數不斷,卻是平安。終是創國,東臨嚎啕江海,北止萬裏山巒,南瀕極寒之國,獨占半壁天下也,其民尚武,俠客滿行,道術佛法,奇妙無窮,時有能人研陰陽悟四象參太極,修習八卦,創六十四絕學,分布四方,星羅密布,壯光武雄威,東雖有蠻夷難取,卻是地貧民愚,多走邪門歪道,取之隻需良辰時日,擇之不難。

光武大國,自光武四百八十年起,初定天下,宏圖已得,天下初平,最為功勳者乃四大猛將,其中有一,姓馬名永康,擅使刀,絕倫刀法,曾萬軍取敵百將首級,毫發無傷,堪稱光武大國登峰造極之人,其有一弟,姓馬名泰然,自修刀氣,年四十時已可操真氣兵刃,刀決有一絕殺,起名橫掃千軍,曾以此招,獨擋萬人軍團,萬敵屠戮,無一生還,聲名大嘈必然也。馬泰然又有獨子一人,名曰馬銳,現任光武國精英金甲軍統領,慧根無比,智謀超群,其父苦心栽培,使其年紀尚輕便有憾山之威,驚天之勢,賊人遇之,無不膽破心驚,不敢與之較。繼而光武國以馬家為最盛,亦為光武帝君麾下猛將列之首。

光武國皇城東側數百裏有一樂土,人氣尚未觸及,自然得以自由生息,多年自營,已是草長鶯飛,久飄蝶舞花香,堪稱世間桃園仙土。然在光武五百年,突遭變故,化為死地一片,寸草不生,生靈皆喪命於此,因地膚色偏黑,後人稱此地為:亡靈黑沼。

自亡靈黑沼以北有,險山隘口,以南有光武強軍,西土蠻夷,不能攻入,而在亡靈黑沼西方有一新起斷崖,名為:伏魔山。

相傳,伏魔山本為高山一座,存世已有歲月,但在光武四百九十九年時,忽遭變故,一夜之間,秀麗高山竟峰頂喪失,山體裂為兩截。

周邊有觀者看者,眾口不一,距此百裏地一樸素老者有言:那夜本為重陽日,夜空本是靜謐,卻是忽的聽來一聲遙響,大地輕顫幾下後,便是沒了動靜,次日向東一看,伏魔山巒竟是斷為兩截,難尋究竟。

山下十裏地有一林間,住有僧尼幾名,據悉,那日山體忽動,偶有藍光乍現,純淨可比靜泉幽水,又有氤氳黑霧漂浮,瑰麗奇色,令大家以為仙臨,竟是虔誠膜拜一夜。

後來便是,巨響傳來,霹靂乍現,黑夜中伏魔山竟像倒塌似的向西邊倒來,最後一道青光掃過,山體動蕩戛然而止,眾僧尼麵麵相覷,心中皆是膽寒,一夜無眠,拂曉觀望,尖山竟是傾斜一半至此,本是平原高坡上的尼姑庵現已坐落為伏魔半山山陰一處廟宇,甚為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