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有關海洋文化的典籍時,經常會碰到一個典故——鮫人,它是地球上絕無僅有的兩棲類形體--魚尾人身,與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載的不同,歐洲人們稱她為人魚或美人魚。如果從我們的習慣思維來想人魚,當是一種海陸兩棲的海洋動物,在相當長的一個階段上,這種動物與與人類有過接觸。於是也就留下了千奇百怪的人魚與人的傳說故事。
神話傳說中的人魚大多是女性,它們個性和藹可親,不僅姿容優美,而且性情溫順。再深入一層,那就是與人竟能相愛,情意纏mian地魚水交歡了。據清·任昉《述異記》載:“南海中有鮫人室,水居如魚,不廢機織。其眼能泣則出珠。”這可能就是中國人魚典故的較完整的出處了。我們可以設想這位鮫人,她那萬頃碧波下的居室何等的美麗,但她不知是思念那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情哥哥沒有衣衫,日日夜夜地忙碌在織機旁不得清閑,還是在痛恨著硬逼她回到龍宮裏父親,邊織衣時邊流下了眼淚,而那眼淚顆顆晶晶瑩剔透,落下來就變成了珍珠。明·野枵子《平山草堂筆記》記載:“太祖十三年,洞庭焦郡,一士子過海遇大風,沒於浪。數日屍浮於岸,有漁人見其口噙一珠,如鴿卵,華光煜煜,觸之則灼痛難忍,以為不祥。俄頃生醒,自雲入龍宮與龍女繾綣,突覺水波翻湧,而不知身在何處也……”在這個故事中,美人魚換了空間,她不在是南海的水下,而是洞庭湖龍王的小女。並具有救人於水災厄運俠義心腸和溫柔情濃的女性角色本位了。一位瀟灑曠達溫文儒雅的士子乘船於海上,被遇上的風暴顛簸,被搖落於船下,沉沒於波濤之中。正巧落入鮫人懷中,這位美麗的水下女子,輕展玉臂一把將其接住,然後魚尾輕擺,遊入湛藍的深處,帶他入了金壁輝煌的鮫室,接下來鮫人與之燕好,告訴他說,你可這樣在行宮住上三天。士子自然免不了吃驚又感激,無奈他是凡人思陸心切,鮫人頗為通情達理,隻幾天的與士子纏mian,也了卻了她在水下自由世界偏思人間的心願,這三天的人魚與士子的交歡,似乎滿足了她千年的等待,於是鮫人答應三天充他返回陸上。眨眼之間三天就過去了,到了臨別前夕,鮫人遞給了士子一顆鴿子蛋大小般的鮫珠。士子不解這東西何用?鮫人告訴他說,這鮫珠乃是水下龍宮之國寶,你隻有靠它才能跨過水陸兩界。她就慷慨地將國寶借於了心愛的情郎,臨別時她還教與了他銜珠之法與要領,這樣,士子就將一顆海底最好的珍珠叼住,眠後被鮫人驅水送到岸邊。三天後,士子飄到了海岸邊上,口銜著光彩奪目的鮫珠,如死人一般,有膽大的人上前去摸那珠子,被著實地燙了一下,就再也不敢貿然去觸它,過了一小會,士子漸漸地有了呼吸,並醒了過來。圍觀的人詢問他這是怎麼回事,士子隻記得落水與龍女纏mian之事,然後就是波浪翻湧,至於與鮫珠相關之事,他一概都不記得了。
關於人魚最美麗的傳說,還屬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兒》。《海的女兒》講述了善良與執著的人魚公玉救了英俊的王子後自己變成了泡沫的故事。一個小人魚向往人間生活,到了15歲生日的那天,她終於如願以償浮出了水麵,她看見了有太白金星點綴的夜空,聽見了美妙的歌聲,也看見了美麗的煙火,還有英俊的王子,並在暴風雨中救了落水的王子一命後,竟執著地愛上了這位人類的王子,為追求愛情和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終於獲得了一個人類的靈魂。她用舌頭換來巫婆的一劑藥,以便脫去魚身變成人形。在一個月夜,她毅然離開海底珊瑚宮,向岸上心愛的王子的宮殿走去。她慢慢走上王宮的台階,同時服了從巫婆那裏換來的烈性藥。片刻間,她覺得好像一把雙麵快刀剪開了她那纖細的身體,她昏倒在地,不省人事。第二天,她醒來時,她擁有比任何人都曼妙的身材,動人的眼眸……一位英俊的男子,也就是她心愛的王子,已經站在她的麵前,用深黑的眼睛望著她。可是王子卻誤認為是另一位公主救了他而愛上了公主。小人魚是多麼傷心,她為了能再一次見到王子,用交出了自己美麗的聲音和巫婆交換了人類的雙腿,還謝絕了姐姐們犧牲頭發換來的重返大海的匕首,終沒有讓她心愛著的人類的血濺到她身上一滴,就在第二天日出的瞬間,她看著自己心愛的人和他的新娘的臉龐,慢慢地變成水上的泡沫…… 這個淒婉動人的悲劇故事,真不知道催出了這個世界上多少女孩子的眼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