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忠臣” 中(1 / 2)

從開始編修《羅馬法典》開始,羅馬的元老院和禦前議會都開始進入了忙碌狀態,如果說之前的一段時間還能算是適應期的話,那麼現在開始,這些人就要開始學著如何治理一個數百萬人口,領土以萬平方公裏計的帝國,而不是一個約莫隻有一個行省大小的領地,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為了編纂法典狄奧多抽調了眾多羅馬的元老和學者,從南方來的原帝國學者,並且也發布了地方上的征召令——在北方的許多山林之中,有許多隱修學者修建的山中經院,比如現任的羅馬元老阿迪勒就曾經在一所經院當中學習數年。

現在這位馬裏昂斯來的元老脫掉了他的華服馬刀,換上了白色的托加長袍,他甚至還特意去凱撒裏亞學院學習羅馬修辭學和禮儀學,仿佛真的要成為一位優秀的元老似的,這樣的作派也得到了很多羅馬元老的好感——雖然阿迪勒依然是外鄉人(在他們眼中),但能夠做到這點起碼看起來會讓人舒服多了。

為了編纂這部法典狄奧多費勁了心思,不僅僅是在宣傳方麵弄到人盡皆知的地步,在全帝國境內招募學者參與編纂,甚至於很多凱撒裏亞學院的學生也被委派了責任,走上街頭向來自外鄉外省的商人們,吟遊詩人們宣傳這部法典,希望能借用他們的腳步,把法典帶到整個帝國大大小小的鄉村城鎮去。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部成文法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它給整個國家的各個階級定下了規則和限製,同時也是方向性的傾斜,獎懲措施在遙遠的未來,將會成為這個國家約定俗成的習慣和傳統。狄奧多一方麵大力宣傳羅馬傳統。一方麵又刻意淡化羅馬人的範圍,將“羅馬人”這個稱呼擴大到整個帝國的範圍內。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元老院又頒布了征召法令。羅馬境內所有農民全部都要按時輪流服兵役,從成年開始算要為帝國服役兩千天才算結束義務。當年服役的農戶可以免除一定的稅收和糧食作為補償——本來狄奧多是打算免稅的。不過在看到自己的財政大臣安東尼奧那張越來越黑的臉之後。以及他那本慘不忍睹的賬本,還是無奈的選擇了隻減少一半。

而針對城鎮。尤其是大城鎮的居民狄奧多采取的是多征稅來為他們不用服兵役的行為進行補貼,也存有防止農民為了逃兵役進入城鎮的想法,而城鎮居民羅馬采取募兵製度——這些人將會成為第二後備軍的主力,也是地方警衛隊的來源。不過無論是狄奧多還是元老院都沒指望著他們,就狄奧多所了解到的,城鎮出身的士兵遠遠不如農村出來的優秀,能夠吃苦,思維單純更容易服從命令。

不過隻有一座城市例外——至今為止凱撒裏亞依然保存著原本的八千預備征召軍的名額,在整個帝國境內他們依然是最優秀的兵源,是狄奧多最大的底牌。事實上現在這些被登記在冊的軍戶家庭已經開始有人向元老院抱怨了。為什麼之前幾次軍團補充人手的時候都是外省的農夫,而不是他們這些“純血的羅馬人”。

為了應對這些抱怨,狄奧多做出了些許讓步——帝國皇帝護衛的禦衛隊騎士們至今都未曾增加,加上幾次戰鬥還減員不少。正好趁著這次機會擴編到了三百人,還包括等同數額的侍從,從凱撒裏亞預備軍中征召,算是稍稍平複了一下怨氣。

除了兵役之外,針對著新設立的行省製度和羅馬法典的推行,狄奧多下令從羅馬學者和一些已經有些許行政經驗,卻沒有投票權的元老中需安排人手,在各個行省建立法院——毫無疑問,這些行省法官們隻向**官多米提烏斯和他們的凱撒效忠。

在羅馬顯貴看來,這是凱撒對之前增選元老的補償,而外省的貴族們也抱著類似的看法,隻要這些法官沒有染指他們在地方上的特權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而這正是狄奧多所想要的效果,或者說是他將這個帝國徹底完成集權的第一步——他要讓整個帝國的人民都能感受到羅馬的真實存在,從今開始,決定他們有罪還是有功的不再是那些領主,而是羅馬的皇帝,他們的人皇陛下!

而這些凱撒裏亞被派出去的法官們,也成了狄奧多最好的監視人——這一切都才剛剛開始,但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框架已經被建立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