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議論:審時度勢(1 / 2)

也許諸位在那種抗日片中經常聽到日本鬼子的一句台詞,十分的經典:“你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先不說這句話體現了鬼子有著怎麼樣怎麼樣的險惡的用心,光談鬼子借用的那句話中的“識時務”,那麼這句話中的識時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單論這個詞還不夠闡明觀點,我就用一個大家更經常見到的,更廣泛使用的詞彙“審時度勢”。即為“了解時勢的特點,估計情況的變化。”

此中的“度”字讀“duo”即為猜度,揣測之意。

審時度勢是什麼?打個比方吧。老子曾言:“治大國如烹小鮮”既治理國家就如同烹煮食物一般。這個過程中得看好火候,火候沒有到,就必須得耐住性子等候時機,這就是《易經》所說的“潛龍勿用”的狀態,而火候到了,就得立刻行動,絕對不能猶猶豫豫。也就是所說的“見龍在田”。火候沒看好,早了晚了都要把事情搞砸。而這個看火候的的過程就是我所說的“審時度勢”。

至於審時度勢對於其的作用我不用多說,無非就兩種,當然,其實還不止這些。

首先,審時度勢能夠做到料事如神,以此做到逢凶化吉的地步,舉個著名的意思吧。朱陶公範蠡,這個名字大家應該很熟悉。朱陶公是他從商後的稱號。在他還是越王勾踐的得力大臣的時候。他和勾踐共患難,幫助句踐滅了吳國,可以說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他沒有被此衝昏了頭腦,經過多年來對勾踐的認識,知道他是個隻能共患難,不能共享樂的人。於是他毅然拋棄了虛名浮利,歸隱。之後,越王勾踐果然“飛鳥絕,良弓藏。走獸盡,良狗烹。”誅殺了文種等幾個大功臣。

其次、審時度勢是通往成功的鑰匙。《孫子謀攻》中有一句話,叫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明了情報的重要性。但是分析情報,審時度勢是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比如說,著名戰國將領李牧,曾坐守趙國邊境。那個地方經常有匈奴人來搶掠,侵犯邊疆,十分麻煩。而李牧總結前人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他堅守不出,觀看匈奴人的作戰習慣。待他充分了解了匈奴人,他領兵出戰,匈奴人也應長時間的沒有接觸戰鬥而放鬆了警惕,被殲滅大半。

光顧著說審時度勢的所帶來的好處了,若是不懂得如何審時度勢,前麵所說的也是白搭。

首先,要審時度勢必須得學會如何入微去看事物。大的事物人人都看得到,注意得到,光從這些事物中所獲得的信息沒有任何大的價值。有一句話不是叫“細節決定成敗”嗎?小的細節裏往往會躲藏著一些至關重要的信息。這些信息以小見大,反應客觀真理。比如說箕子的象牙筷理論。這是個非常典型的入微觀察事物的例子。箕子注意到紂王要添置一雙象牙筷。這個行為也許對於王室來說無關緊要,但是箕子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對此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商紂王若要配置象牙筷,那麼之後可能要為這個象牙筷配置一個玉質的碗,為了這個碗,可能還要配個奢華的桌子,進而一點一點發展到修建宮室等等。必定會勞命傷財。一商王的脾性,他還真這麼幹了,虧他這一脈還是我宋家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