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產生與發展與醫學的發展密切相關,並受到社會經濟和科學文化發展水平的製約,醫院的發展過程,大體上經曆了古代萌芽時期的醫院、近代醫院和現代醫院幾個階段。據統計,1988年全國共有衛生機構205988所,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12795所,總共擁有病床2794926張,衛生人員4677512人。我國丟院目前正處於現代化發展的新時期。
第一節醫院的定義、類型與性質
【醫院】
醫院是主要為社會群眾或特定人群防病治病的醫學服務機構。醫院的使命是,對人類,人胚胎開始到老年衰亡這個生命的全過程進行企而指導、建都和保護,為人類健康提供保障。現代罷學模式的改變,使醫院服務更開放、更多樣化、更社會化。
醫院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應有正式病房和一定數量的病床設施(配套的被服、家具、器具等),有適宜的醫療休養環境及衛生管理設施。從功能的要求來說,醫院至少應有30張病床。有300~500張床位的則適宜分科。
2.有相應的人員編配,包括醫務人員和行政後勤人員。有由醫療、護理、藥學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特別具有整體協作功能的人員係統。
3.應有基本的臨床分科,應設有藥劑、檢驗、放射及手術、消毒、供應等輔助診療科室,並配有相應的醫療設備.
4.能對住院病人提供護理和生活服務。
5.有基本的工作製度,能保證醫療質量和病人的安全。
【醫院類型】
按功能和收治範圍,分為綜合醫院、教學醫院、專科醫院、康複醫院、兒童醫院、中醫院、職業病醫院等。按待定的服務對象,分為軍隊醫院、企業職工醫院等。按所在地區,分為城市醫院、農村醫院。
按所有製,分為全民所有製、集體所有製、個體所有製及混合所有製醫院。
按分級管理標準,分為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
【醫院性質】
《全國醫院工作條例》指出:我國醫院是治病、防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會主義衛生事業單位。結合醫院改革來理解,醫院是社會主義社會福利事業的組成部分,又是第三產典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醫院的性質明確了,醫院的科學管才有正確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