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曾經說過,華軍士兵比起服從性不如蘇軍、日軍,比起軍事素質,主觀能動性上不如德軍,但是華軍有一眼是其他各國部隊都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善於總結。§看§書§就§百§度§燃§文&書&庫
????當然每支軍隊在任務結束後都會有總結,但是一般都是指揮員總結,比起華軍來說,其總結的規模就小的多,華軍是任何任務開始前要群策群力進行討論,當然這個時候往往都是經驗主義,要說對任務有什麼幫助,尤其是戰鬥任務,有什麼幫助那真是拚人品的事,畢竟戰爭充滿了不確定性,不是每一場戰鬥都是一樣的。隨著戰鬥的展開,各級各個人的經驗總結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展開,很快就能在集體智慧下迅速的改變戰術。
????比如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那個時候軍隊已經十幾年沒有打仗,又受到左傾幹擾,訓練工作停滯,加之為了應對北方強鄰的幹預動用都是南方二線部隊,並且在戰前大量新兵擴充部隊實力,進一步稀釋了部隊戰鬥力。隨著戰爭前期的一些失利與成功經驗,部隊越打越能打,越戰越勇。尤其是後來的南疆兩山輪戰更是鍛煉了大批部隊,還有誰言華人不能戰呢?把所謂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打的沒脾氣。
????此時,想到這裏,林楊才覺得自己真的是屁股決定腦袋,以前在當兵的時候,很多東西其實都步入形式主義,比如這所謂的總結,對此自己深惡痛絕,現在自己成了連長反而忘記了士兵才是戰爭的主體,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一旦調動起來戰鬥力將是無窮的。
????是該把部隊帶到叢林之中進行實兵對抗,這樣來檢驗連隊編組的問題,從而能更好的揚戰鬥力。
????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有利於鍛煉班排一級前線指揮官。華軍在長期的戰鬥中,由於缺乏通信器材,為了盡快掌握前線戰鬥信息,往往會往前線主要作戰部隊派遣軍事副主官,以便靠前指揮,這在前麵講過的領導加強就是如此。
????但也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不知該聽誰的,往往靠前指揮的領導不會參與指揮作戰,但是因為是領導,往往又越級指揮,這其實是很犯忌的事情,因為華軍這種金字塔形垂直指揮組織結構,就決定了越級指揮是越權,所以這派來的領導往往又是指揮官的老上級,就是用這層關係來協調,一旦出現不和,那麼事情就大條了。
????但這很明顯並不符合世界軍事展的潮流,通訊技術的展,領導往往隻需要在指揮部就能通觀整個戰場,在前線靠前指揮不但指揮難以協調,安全也難以保障。
????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領導不一定永遠是正確的。事事親為不但累了自己,而且會進一步的壓製下級才能的揮。也難以應付現代戰爭節奏越來越快,突事件越來越多。
????這就涉及到現代指揮方式的改變。
????“命令式指揮法”是傳統的指揮法,上級給下級下達命令時,不僅交代了任務,而且規定了任務的具體做法,下級必須按照這個方法去做。德軍在過去甚至規定幾點幾分什麼部隊達到什麼位置。因此指揮員往往機械式的完成任務,已經很難適應現代戰爭中情況複雜,急劇變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