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道宗販鹽(1 / 2)

() 三天過去了。達頭可汗實現了他的諾言,把史萬歲的屍體帶到了賀蘭山下。由他親自駕馬拖到了狼頭嶺的半山腰。血腥味讓洞裏的狼崽子們興奮不已,達頭還沒有回到軍陣,已經有幾十頭膽大的撲了過來,轉眼間史萬歲消失在狼腹中。在這勝利的時刻,卻沒有人歡呼。山下能來參加獻祭的不到五萬人。在路上,死於毒箭的高達兩萬餘,以後的幾天內,也許還會有人死去吧。

達頭意味深長的對手下將領們說:狼群找不到綿羊,卻去和老虎搶食……正說話間,又有一名將軍因箭傷發作摔落下馬。

達頭閉目長歎,心道:當賀蘭山的冰雪消融,漢人一定會報複。狼神的子孫難道又要遠離神山了嗎?要早作打算啊……

為了殺死史萬歲,突厥共死了五萬多人。原來在岩綠城,回樂城也發生了小規模激戰,特別是回樂城,竟然在頭一次佯攻時,遭到大隋重騎兵反突擊!完全出乎意料突厥,被隋軍攻破大營而後揚長而去。回樂城有三萬駐軍,底子厚啊!一次就出動的五千jīng甲騎兵。岩綠城的損失主要是被隋軍半夜成襲營造成的,隋軍隻出動了幾百人,順風放火,幹枯的草原被點燃了。嚇得突厥大軍丟失了大部分帳篷,退避了五十多裏。

當然最主要的損失還是在五原城下。

達頭這邊苦惱無邊,張海cháo那裏倒還有些值得高興的事。

第一,麥鐵杖請出兵部調令。他與竇榮定換了換城防,可把竇大帥給高興壞了。到中原富鄉汝州當太守雖說隻是平級,那和鹽州比起來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呀!更何況這會兒,五原大捷的消息還沒有傳回京師,到時朝中再使點小禮,封賞大大的。麥鐵杖恨得牙根癢,他是怕大戰在即,臨陣換將與軍不利,這才把調令晚拿兩天,誰知道就這麼一念之差,害了好兄弟的命啊!可是這又不能怪竇榮定,這場大戰,他是從頭看到尾的,竇榮定不愧一代名將,時機把握恰到好處,該攻的時候攻了,該守的時候守了,該拖的時候拖了。雖然最後犧牲了史兄弟,而達頭又嚇破了膽,兩地援軍沒到就跑路了。可取得的戰果不容小視啊!也罷,這帳隻能記在不講信用的蠻子身上,明年開chūn,不殺他們個牛羊不留絕不罷手!

第二,飛雲堂的生意成了。這麥鐵杖的調令連沈飛都不知道。這下好了,麥大帥上任後隻一句話:今後五原城的鹽貨隻賣給飛雲鹽貨行一家。其實還不是錢在自已人腰包裏轉,不管是他麥大帥還是飛雲堂,那都是楚國公的人。以後這產供銷一條龍了。主公他不差這點錢啊,搞這做什麼?麥鐵杖和楊紫衣才不管它,做就是了。

第三,鏈子軍解散了。大部分人在打掃戰場時割到了足夠的左耳。少數不夠的,又主動去追擊突厥。一路上死人死馬到處都是,追了不到百裏,都回來了。其實要不了很多,偷盜兩隻,搶劫三隻,過失殺人五隻。再多了也沒有軍功。所以不少鏈子軍都給相好的朋友準備了幾個。甚至還出現了買賣現象,市價一耳五兩官銀。比方說有位兄弟搞到七八十來隻,實在不夠封什麼官,頂多提拔個軍尉。還不如高價賣給那些搞到三五十隻的,他們可以進封校官,進入仕途。自己弄到白花花的現銀,也是美事一樁。

軍令如山,竇榮定不敢有誤,帶著他的親兵三百騎回京師交割去了。沈飛不急回朝,他要學學史萬歲,到突厥的地盤殺個七進七出,好好出出這口鳥氣。張海cháo與楊紫衣卻在忙著招募人手,這鏈子軍別的沒有,就有勇士!而且極少呆鳥。憑著他們和史萬歲的交情,大旗一樹,隻兩個時辰就有一千餘光棍要加入鹽貨行。還有不少因為思鄉,趕著回家,但是留下話了,明年再去入夥。這幫人可真不傻,眼見飛雲鹽貨行黑白通吃,確是個安身立命的好去處。

城裏的大車沒有幾輛,有也是軍車或其他鹽商的,出多少銀子都不賣。一個個見了張海cháo像仇人似的。這條財路從此算是斷了。張海cháo隻好向麥鐵杖借來一百匹馬,每匹馬都馱上鹽包,吩咐鏈子軍自行押運到雍縣總舵。路上是不用怕什麼強盜的,他們不搶人家就算好的了。至於有沒有開小差偷東西楊紫衣也不在乎,正好去掉一些不正幹的。反正他們兵是兵將是將,一切照舊,也沒有誰不服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