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丁香雨巷,歎出今古文章(1 / 2)

南宮玥借口身體不舒服,這幾天沒有再去甄詩蕊那裏學琴。但吳賈銘也沒閑著,他盯上的目標可不止南宮玥一個。這天到了周末,他又和一位姑娘逛到了蘇州平江路。這位姑娘是他在一個文藝沙龍上認識的,通過一番攀談引起了對方的興趣,今天是第一次約出來逛街。

平江路這一片看似不大,但是小橋流水古巷四通八達,成天樂上次與吳老板一起赴宴的會所就在附近的一條小巷裏。在這裏閑庭信步看花窗古橋,不經意間就能發人感慨幽思。文藝青年談幾句詩詞歌賦、找點什麼情趣格調,這也是一個很能借題發揮的地方。兩人沒有沿著平江路的主幹道逛旅遊商鋪,而是在走兩側小巷子。

從大柳枝巷穿出來,再從平江路主幹道拐回去,又進入了丁香巷。成天樂不緊不慢的跟在後麵,保持著吳賈銘回頭看不到他的距離,但他卻能聽見那兩人的談話。此時天空下起了毛毛細雨,這在蘇州的春季很常見,既然是扮文藝青年嘛,吳賈銘借著雨又來了詩意。

隻聽他對那姑娘道:“這條巷子叫丁香巷,在中國近代詩歌史上非常有名,走到這裏,就像走進一首朦朧詩歌的代表作。”

那姑娘還真能接上來話,也很有些詩意的說道:“你說的是戴望舒的《雨巷》嗎?”

吳賈銘張口就背了出來:“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聽他這麼一念,再加上蒙蒙細雨的渲染,那姑娘仿佛也感覺自己是雨中哀愁的丁香,不禁深吸了一口氣道:“好傷感的意境,恰好讓我們遇上了這場雨、想起了這首詩。難道戴望舒寫的《雨巷》,就是我們現在所走的這條丁香巷嗎?”

成天樂在後麵聽得牙都酸了,而吳賈銘卻接著侃侃而談道:“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體會詩中的朦朧意境,就是此刻這條巷子似曾相識的感覺。南唐李璟的詩句‘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也是抒發同樣的傷懷之美,但語句卻要凝練得多。

中國文字的藝術表現水準,到唐宋時期已經到達了完美的巔峰。無論是音韻之美還是格律之妙、意境之深、文字之精煉、表述之準確傳神,那一代詩文大家的成就,是如今所謂的詩人遠遠無法企及的。白話文運動是一種進步,將文字推廣到大眾中間,但很多所謂的現代詩,從文學的傳承來看是一種巨大的諷刺與墮落。

已經達到了那麼美的巔峰,何苦再去回頭去揀拾那生疏的絮語。所謂的現代詩,其藝術表現的感召力遠遠趕不上中國傳統詩詞,通過這兩首詩就可以對比出結論。戴望舒哀怨了那麼多字句,卻無法超出李璟的七個字——丁香空結雨中愁。那一個‘空’字,就完全勾勒出‘愁’的意境,其它已是多餘。”

吳賈銘一路走一路說,連後麵的成天樂都聽得直眨眼。成天樂是學美術的不是搞文學的,也不太懂這些調調。但假如不是已經知道了吳賈銘的底細,恐怕他也會產生幾分佩服,覺得這個吳賈銘說的話仿佛很有道理,隻是有些誇大其詞,但又說不清問題出在哪裏。

成天樂不禁在心中暗暗感歎,想當好一個騙子也不容易啊,事先得做不少功課準備。想釣文藝女青年,就帶到這丁香巷來談古今詩詞;而騙南宮妹子的時候,又得跑到古玩城談鑒別收藏。

說話間丁香巷已經走到盡頭,迎麵是一條叫倉街的橫巷,倉街的另一側就是耦園的外牆。耦園的外牆有一段向內凹陷的地方,恰恰讓出了一片方形的石板地,石板地的中央是一口雙眼井,井圈上刻著“沈惺叔義井”等字,石板地的周圍還有欄杆。

吳賈銘又帶著姑娘去看井,姑娘很感興趣的問道:“井圈上刻的字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義井?”

吳賈銘和姑娘解釋起義井的含義,又介紹起蘇州的古井,其中很多是義井,平江路一帶就可以找到不少口。成天樂一看時機差不多了,也在細雨中快步走到了井邊。

平常人遊平江路,一般都是逛那條已開發成旅遊商業區的主幹道,亂鑽小巷子的遊客並不多,走到這裏更是沒有別人了。正在下著毛毛細雨,時間又是下午三點左右,住在平江路附近的居民也沒在門外待著。這正是“耗子”要找的僻靜處,可以從容說話沒別人聽見,但動手搞出大動靜的話,絕對又能驚動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