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話頭禪,真行聞之有證(1 / 2)

訾浩眨著眼睛琢磨了半天,終於點頭道:“不得不承認,你說的話有道理。但你在畫卷世界中的經曆是怎麼回事,那畫卷世界又是怎麼回事,能不能對我詳細說說?”

成天樂找訾浩辦這件事,就是讓他幫忙一起分析,他有很多事情沒法與別人說,也隻能找知道內情的訾浩商量。當下就將自己入畫練功、所經曆的種種情形大概說了一遍,他是昨天夜裏在畫卷裏超出現實時間的,偶一動念,便試了試這件事。

如今結果已擺在眼前,那麼需要分析的就是——那是怎樣一個世界、又是怎樣一種經曆?訾浩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們曾經在觀畫之時,隻是冷眼旁觀沒有動念做任何事情,那時這幅畫就是現實世界的映射,但想要看清楚則需要消耗神氣法力。後來進入了畫卷,情況就改變了,它與現實世界不再完全一致。

成天樂進入畫卷是為了修煉禦形之道,元神內景與外景相合,畫卷中的姑蘇世界既在他的元神定境之中,他本人又身處這個世界之內。自從他進入了這個世界,畫卷中的姑蘇從此不同,相當於以現實世界為發端,加入他的因素所導致的自然演變。

成天樂可以不明白這個過程具體是怎樣發生的,恐怕也隻有那製作畫卷的高人才會清楚,他隻是參與其中。

畫卷世界中的事物,同時遵循兩種規律在演變,一是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上自然的推進,二是融入了成天樂各種活動所導致的改變,的確是妙不可言。而想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有相應的神通法力與修為境界。

進入畫卷世界會持續的消耗法力,哪怕什麼都不做,也有微弱的但是不斷的神氣消耗,如果想打開未知的新場景,則法力的消耗會變得非常劇烈。當展開的畫卷超過元神所能容納的極限時,新的場景就打不開了。當神氣法力接近耗盡時,人也無法在畫卷世界中停留。

也就是說,自從成天樂進入畫卷世界那一天起,它已成為現實之外的另一個世界,與現實中的姑蘇緣起發端一致,但已經不是同一個世界,就是畫中的世界!它似夢似醒、似虛似實、似真似妄,很難去形容,但可以去切身的體會。

成天樂是為了修煉禦形之道而進入畫卷世界,並沒有帶著其他的想法,偶爾有意外的發現才會去做某些事情。他真正的願望是打開一卷完整的畫裏蘇州,這也意味著某種修為境界的圓滿。但成天樂的願望很宏大,假如換一個人可能不會這麼想,更不可能傻傻的去做如此吃力的事情。不同的人進入這個神奇的世界自會有不同的想法,比如訾浩,大概就不會像成天樂這樣選擇。

假如成天樂真的做到了,那麼這姑蘇畫卷就相當於他元神中的內景、身處其中時又相當於其元神外景,等於徹底印證了禦形之道的圓滿,一念之間能涵容這片天地,元神也會相當的強大。

聽到這裏,成天樂忍不住又問道:“我要打開這個世界,就像在元神中重現了一個蘇州,確實就是你說的這麼回事。但我在畫卷裏不僅僅是在蘇州活動,還遠去過寧波與射陽,那樣的經曆又是怎麼回事呢?”

訾浩又琢磨了半天,分析了一番——

成天樂遠去射陽與寧波的經曆,是為了在畫卷世界裏收服劉書君與盛龍,他可以像在現實世界裏一樣去做,也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比如成天樂在畫卷世界裏就沒有去天()津找車軒算賬,並不是他不願意,而是很難去那麼遠的地方打開那麼多的新場景。

就算是寧波與射陽的經曆,也與現實中發生的事情有很多微妙的不同,這相當於結合成天樂本人對這個世界的見知、以親身行為去參與,所導致的一種自然的推衍。很多人可能都曾經想過,如果可以先知先覺、穿越從前,這個世界可以重新再來,會是怎樣呢?假如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擁有另一種可能,又會怎樣呢?

這個畫卷世界仿佛就在提供著這種答案。

成天樂倒是沒有多想這些,他是從觀畫而入畫,從最初就養成了並不刻意觸動什麼的習慣。他在畫卷世界當中所做的事情,其實都與現實世界的遭遇有關,而他在畫卷中有所發現,大多也是為了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雖穿梭兩界中行事,卻沒有刻意割裂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