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樂轉身就鑽了進去,在黑暗中腳踏淤泥與積水,這裏的地勢就像一個葫蘆套著另一個葫蘆,前走約百米遠空間越來越寬闊,但來路上卻經過了好幾個斷層和溝壑,還有地底很深的潛流,若是失足踏進去會非常危險,一般人絕對過不來。
洞中怎麼會有這麼多黃褐色的泥漿?可能山體就存在石隙,雨水能夠滲透下來讓這些泥漿保持濕潤、淤積在低窪之處。這時成天樂聞到了一絲淡淡的香味,就是從這些不知什麼年代堆積的泥漿中發出的,不禁想起了當地“古洞有仙氣、泥巴能治病”的傳說。
假如不是成天樂的知覺感應特別敏銳,又對這氣息中的某些成份特別熟悉,恐怕也不容易聞到,因為它已經淡得難以察覺了。這股香氣中包含著寒針翠與煉形龍髓的氣味,看來此處絕對就是於道陽前輩的洞府了,多年之前,他在此煉製過陸吾神侖丹,所以才會留下這種氣息。
成天樂終於取出了那枚玉佩以禦器之法催動,它飄浮在身前發出了柔和的月白色光芒。此物不僅是一件靈引法器而且還有一項妙用,就是在黑暗中以法力激引能夠發光。成天樂聞到了疑似煉製陸吾神侖丹留下的氣息,才取出了這件能開啟洞府的法寶。
站在洞中抬頭望去,洞頂呈現出一朵朵如白雲般的鍾乳石造型,四壁上還有很多宛如人形的石筍,若賦予聯想的話這裏呈現的簡直就是一幅仙家景象啊。再看前方地麵已不見淤泥,地上的石頭竟有些像花朵樹木四散分布。
繼續前行數十米,成天樂已經在洞中曲曲折折走了近一裏路,穿過粗如大柱的石筍間狹窄的通道,洞內空間又重新變得開闊。在玉佩發出的柔和光芒照射下,前方的鍾乳石壁竟似一道傾瀉而下的瀑布,一條條半融入岩壁中的石筍組合成了水流飛瀑的形狀。山洞仿佛在這裏已經到了盡頭,但瀑布兩側還有岩石縫隙形成的岔道,不知通往何處。
成天樂卻沒有再拐彎,而是那將懸浮的玉佩握在手中,突然縱身淩空而起,施展神行之法,腳點石瀑飛身登上了三丈高空。在接近洞頂的地方,向上延伸的石筍和垂下的鍾乳石交錯排列,就像一頭怪獸的巨口,巨口中間還是石壁並無通道。
但看成天樂飛身的去勢,竟是一頭撞向了石壁之中,難道他想在這裏試試腦袋有多硬嗎?緊接著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那鍾乳石壁竟一陣恍惚、漾起了水麵狀的波紋,成天樂直接穿石而入不見了蹤影,就似被那頭怪獸的巨口憑空吞噬。
石瀑上方的山壁,若不注意發現不了任何破綻,但在玉佩發出的光芒照射下再以神識查探,竟是一片利用地氣靈樞布置的法陣,巧妙的製造光影折射所形成的“幻壁”。那裏本來就有一個洞口,隻是看不見而已,玉佩在此時自生感應,成天樂元神中自然出現了石壁後的空間景象,於是穿過幻壁跳了進去,就像在這個山洞裏消失了。
他來到的地方,是與石瀑下方那個大廳有洞口相聯、地勢更高的另一個溶洞大廳。這裏的空氣仍然終年恒溫卻比別處幹燥、沒那麼濕潤;地麵非常平整,一看就經過人工的鑿建,大廳正中放著一個丹爐。成天樂明白過來了,此處應該就是於道陽前輩煉製丹藥的地方,它與外麵的空間相聯,難怪那些淤泥中帶著淡淡的藥香。
繞過香爐往前走,經過一道開在洞壁上的石門,裏麵是一間非常整齊的石室,約有兩丈方圓,不是天然形成而是人工開鑿的。兩側放著木質的物架和櫃子,室中也有床榻與坐墊,顯然是古時修士隱居的修行靜室。有些東西已經腐朽半化塵埃,有些東西保留得還很完好,尤其是很多瓶瓶罐罐還是完整的。
但這裏已經走到盡頭了,除了來時門戶與三麵石壁再無任何通道,仿佛古代的於道陽前輩的洞府就是此處,但他本人早已不在。
成天樂並未著急動用什麼神通手段,隻是在盡量不觸動物品的情況下將這間石室仔細搜查了一番。在正麵的牆壁上,有人寫了一行字,墨跡似深入石質,數百年後仍清晰可見——
“於川西洞府得丹方者,可為吾傳人弟子。且去姑蘇虎丘雲岩寺尋忠肅法師,有神丹服用之法及正傳法訣相授。——於道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