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江湖技,盤內滾珠(1 / 2)

這種炒作手法,從傳統的江湖術角度,也被稱為盤內滾珠局。比如前些年,就有一枚接一枚所謂圓明園失落的玉璽出現在各大拍賣會上,有些贗品也被人為的炒出了天價。玉璽這個局如今已經玩廢了,門檻也被拆了,但並不妨礙這夥人用同樣的手法去炒別的東西。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他們尤其熱衷於炒作流落海外的中國文物。

就像唐寅的這幅畫,珍貴固然珍貴,而且有些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但同類收藏品的價格這十年來卻翻了好幾番。李西村自稱是一位愛國商人,家鄉就在蘇州,不願意見到唐寅如此珍貴的畫作流落在外,於是出重金買了回來,打算留給後代子孫好生收藏。

但他最近接了一筆生意,前期投入比較大,資金周轉有些不靈,上銀行申請小額貸款不僅周期長而且手續有點麻煩,也不想求朋友拆借欠人情,於是就想起了這幅畫,送到典當行拆借一筆錢,三個月後便連本帶利來贖當。

沈四寶鑒定之後估了價,李西村在典當行拆借了二百五十萬,以這幅畫為質押。典當合同寫得很清楚,當期是三個月,如果逾期贖當將追加罰息,如果一年內不來贖當則將成為死當。所謂死當也就是這幅畫歸典當行所有了,典當行可以自行處置,比如私下轉讓或拿出去拍賣。對於沈四寶來說,最方便直接的處置方式就是拿到四寶齋標價出售。

這就是三個月前的事情,當時沈慎一恰好不在,是由沈四寶全權經手的。前幾天當期到了,卻不見李西村來贖,也沒聯係典當行說明原因,撥打他留下的聯係方式,居然變成了空號!理論上按照合同是需要再等他九個月,但出現這種情況,就意味著死當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大了,這驚動了沈慎一。

沈慎一讓四寶將那幅唐寅的水墨觀音從庫房裏取來,結果卻發現它竟是贗品!

一幅贗品,怎麼能打了沈四寶的眼?這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沈慎一差點懷疑是在庫房裏被人掉了包,而後者是更不可能出現的狀況。沈慎一是帶著欣賞品鑒之心來看這幅畫的,卻發現四寶齋被人騙了,於是就要沈四寶仔細回憶當日的情形。

沈四寶非常明確的回答,畫沒有掉過包,李西村送來讓他過眼的就是這一幅畫。沈四寶沒有打開卷軸時,以神識查探就已經確定這是明代的真跡,打開之後也沒有發現破綻。贗品也有兩種,一種是古代的仿品,另一種是當代人的偽作。

在風門高手的神識查探中,有一種曆史沉澱特有的滄桑氣息是當代人無法作偽的,這一點不用上手便能知曉。打開這幅畫卷之後核對篆印無誤,沈四寶閉上眼睛感應畫意特有的神韻,這是古代仿冒者也很難偽造的,往往隻能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沈四寶見過唐寅的真跡,雖然手頭並沒有,可仍然能通過這種方式鑒定。

一般的造假者,就算把一幅贗品做得再像,普通的鑒定手段挑不出任何毛病,但是碰到沈四寶這種人也得歇菜。也許是沈四寶太過自信了,也許是他從來沒遇到過這種狀況,在眾人麵前當場就鑒定這是真跡。

這幅畫是李西村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買來的,提供的單據也無誤。錢花得是多了點,要麼是他與人做局自買自賣,故意抬高此畫的估價,要麼這位商人就是受到了近幾年收藏品炒作風潮的影響,不自覺的成為推波助瀾者和某種意義上的接盤者。

但這些都不是沈四寶所關心的,沈四寶做的隻是典當生意,唐寅的大幅真跡隻抵押二百五十萬,以目前藝術品市場的行情,典當行怎樣也不會吃虧。可是當沈慎一以觀摩欣賞而非現場鑒定的眼光去看這幅畫時,卻立刻發現了破綻。

沈慎一不僅是一位風門高手,也算是一位書畫鑒定大家了,他在水墨筆法細節中發現了破綻,繪畫中運用的某些技法根本不屬於明代更不會屬於唐寅,隻是看上去很像而已。照說這樣一幅畫,是不可能給沈四寶那種感覺的。當沈四寶本人再鑒定的時候,那唐寅特有的畫意神韻竟然已經接近於消失了——這是曾被人施展了某種法術的結果!

沈四寶被那李西村當麵打眼了,那人必然見過甚至擁有唐寅的真跡,而且很可能就是同樣一幅畫。他用一種特殊的手段去凝煉畫意神韻,並施展法術賦予了一幅贗品。贗品畢竟是贗品,就算模仿得再像也不會沒有破綻,在沈慎一這種書畫鑒賞大家眼裏自然就會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