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樂問道:“我們走的是哪一道門戶?”
史天一答道:“是通往法柱峰的,那裏是正一門弟子平日居住修行之地。”
成天樂:“為什麼不走各派同道出入的門戶呢?我們也不是正一門弟子啊。”
史天一:“我昨天打招呼的時候,人家就是這麼安排的,說是有前輩想見成總您,先上法柱峰比較方便。”
說話間沿著湖邊的公路又開了一段距離,來到一個鎮子,史天一尋了路邊的一處樹蔭將車停好,幾人下車步行走向野外的湖畔。湖畔旁有成片的農田,離湖岸不遠的淺水中還插著不少竹竿圍著網,那是本地搞養殖的農戶承包的湖麵。再往遠處望去,碧波蕩漾中有幾艘漁船出沒。
他們走過一片起伏的山丘,穿過了一片茂盛的竹林,這裏很僻靜,竹子一直生長到水邊,近處的水麵上也漂落了不少竹葉。那漂蕩的竹葉間停著一艘竹筏,竹筏上站著一位眉清目秀的青衣道人,大老遠就稽首行禮道:“是成總與史天一、薑璋二位道友到了嗎?正一門弟子履世有禮了,已在此恭候多時!”
成天樂趕緊迎上前去道:“履世道友,不好意思,讓您久等了!”
履世答道:“山中修行不知歲月,在這青漪湖畔賞翠竹倒影、聽撫岸波聲,等幾天幾夜也不會覺得久的。……幾位道友,請登筏吧。”
幾人登上竹筏,此筏無篙無槳,履世轉身間它就飄然駛離了岸邊向著湖中行去。初次見麵,他們在竹筏上又寒暄了一番互道久仰。履世倒真是久仰成天樂的大名,但成天樂就從來沒有聽說過履世的名字。這種時候身邊有個引薦的向導就非常重要了,若要履世去做自我介紹,提到某些事情難免有自我吹噓的嫌疑。
成天樂曾見過澤仁的弟子履謙。據史天一介紹,這位履世道長是澤名真人的弟子,而澤名的師父就是正一門三大劍仙之一的和光真人。和光前輩是正一門鎮守山門的太上長老,長年在山中清修很少行走塵世,所以並沒有和鋒、和曦前輩那麼多交遊,仿佛聲名不顯,但修為極高已有出神入化之能。
這位履世道長,與履謙一樣也曾經在昆侖修行界很露臉。二十六年前的各派修士齊聚的正一三山會上,那高台中央正一門前任掌門守正真人的座位後麵,有兩位小道童一人捧金拂塵、另一人捧玉淨瓶。當時捧金拂塵的是履謙,捧玉淨瓶的就是履世,這可是了不得的大福緣啊!
正一門的履字輩弟子成天樂迄今為止先後隻見過兩位,沒想到就是他們倆。其實這也不能算是巧合,上次派履謙去蘇州,這次派履世出山迎接,都是門中長輩特意安排的,挑的就是這二位。首先要見成天樂的就是和光前輩,他特意命履世前來引路。
聽史天一又提起當年之事,履世說道:“那年我隻有五歲,尚且懵懂,長輩讓我上台捧玉淨瓶,我就是老老實實站著而已。……史道友莫要總不忘拿我與履謙師兄相提並論,沒這個必要。”
履謙的三十六洞天丹道已修至第二十九洞天‘換骨洞天’,已有脫胎換骨成就,為正一門新一代弟子中的第一人。他自幼在山中修行,曾得到太師父守正真人的親自指點,十六歲丹道入門,修為精進神速,資質、悟性、性情皆出類拔萃,修為遠高於同輩。
履謙與履世今年都恰好三十出頭,他們倆也是正一門履字輩中年紀最長的,如今很多履字輩的弟子還不到二十歲呢。履謙已有脫胎換骨修為,晚輩弟子中隻此一人,正一門其他的同輩們目前尚無人度過真空境呢。
而履世的修為尚在三十六洞天丹道中的第二十二洞天“禦形洞天”,離破妄大成隻有一步之遙,這在同門中不算精進很快但也不算很慢,屬於很正常的情況。隻能說履謙太出色了,不僅是本人苗子好,而且長輩教的也好,所遇各種機緣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