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點睛龍騰,傳法在人(1 / 2)

看見這道屏風,成天樂覺得很眼熟,莫名想起了正一三山法柱峰上的題心壁。它們確實很像,題心壁上布滿了天然形成的彩色條紋,如漫天的雲霞渲染,與這麵石屏幾乎一模一樣。但題心壁就是山中天然形成的一麵崖壁,而這塊巨石屏風應該是人工移到此處的。

再仔細看那石屏上的紋路,互相勾連環繞中隱藏著一條龍。乍看不容易發現,等發現之後卻越看越覺清晰,擺尾舞爪栩栩如生,但這條龍卻沒有眼睛。巨石屏風有十餘米寬,四米多高,而張樂道插在地上的兩截樹棍,此刻恰恰緊貼著巨石屏風的兩端。

澤真讚歎道:“樂道先生的符籙之道果然堪稱一絕,信手之間,便讓這洞天門戶顯現。”

張樂道輕輕拭了拭額角的細汗道:“慚愧慚愧,我已經盡了全力,差一點就沒成功啊。澤真道友也不必誇我,正一門的神霄天雷符,是天下威猛無匹的符籙,此次出門,和鋒前輩沒讓你帶幾張啊?”

澤真:“幾張?我身上隻有一張而已,不到萬不得已之時絕不敢輕易動用。能做此符者,目前正一門中隻有三位太上長老以及澤仁掌門這四人,凝聚劍意以供出山弟子在危急時引發施展,而功力不足者是很難控製的。西域自古也有卷軸之術,原理與之類似。而張先生能現場揮手作符施展,當真神乎其技!”

成天樂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神奇的場麵啊,而旁邊的史天一更是看得目瞪口呆。丹果成突然說道:“史天一,開門吧。”

張樂道以神奇的符籙之術讓洞天門戶顯現,省了史天一一番功夫,但這扇門還是需要史天一親手打開的。史天一終於看見了宗門洞府前那麵傳說中的題龍壁,心中一時五味雜陳感慨萬千。題龍壁,與正一門的題心壁隻有一字之差,由此也能看出兩者的淵源。

想當初題龍山的創派祖師題龍真人,是世間一名畫師,曾拜訪正一三山,在那題心壁上畫了一條龍。後來他創立了題龍山一派,宗門洞府的門戶便是這麵題龍壁。正在沉思中感慨往事的史天一,聽見丹果成的話這才回過神來,上前幾步朝題龍壁一指。

其指如筆,施法如落墨,那壁上的龍突然有了眼睛,於眾人的元神中發出一聲清吟居然“活”了過來,在石壁上盤旋飛去,旁邊的彩紋也化為雲霞散開。巨大的石屏就這麼消失了,前方出現了一座的莊園。

迎麵是個半畝大小的月牙形翠湖,左側有泉眼清流注入湖中,右側湖水溢出不知流向何處。湖中央打著兩排木樁,中間架著一條木板小橋,走過去對麵有個平整的場院,就像村子裏的曬穀場。湖邊有一座木柱草頂的涼亭,正好與那木板小橋相連。

那些木頭、鋪在屋頂的白色軟草,都經過了法力的煉化,數百年仍是半新的樣子沒有絲毫腐朽的痕跡。木亭對著小橋的一麵掛著一塊匾,上麵刻了四個字——點睛小築。

“點睛小築”便是題龍山的宗門洞府、這片小昆侖洞天之名。再看那場院左右兩側以及正前方,都是很有特色的吊腳木屋,以木樁支撐鋪著木板淩空搭建。與山村裏的吊腳樓空間大多偏狹窄稍有不同,這些房舍很寬敞,有幾間廳堂跨度非常大,能容納數十人集會。

正中那兩層木樓就是題龍山的祖師殿所在,其中還有會客廳、宗門議事內堂,樓上則收藏著曆代典籍。左側木樓收藏著各種器物以及丹藥,也是掌門以及長老們的修行靜室,右側的木樓是門中弟子居所和待客的館舍。

祖師殿後麵以及環繞那翠湖的兩邊的地方則是藥田,其中也點綴著園林景觀。點睛小築的規模並不大,空間麵積也不比萬變宗在蘇州的那座宅院大多少,方圓不過數十丈而已。題龍山三百多年曆史,至史天一是第七代傳人,就算出過有出神入化之能的祖師,又曾經得到高人的相助,所能鑿建的洞天規模也是有限的。

可是成天樂仍然很羨慕啊,無論如何這是一片小昆侖洞天,很多修行門派都沒有呢!他在蘇州的那座宅院,根本沒法跟這種地方比,完全是兩種不同意義的道場。就算成天樂以後有錢了,能買下更大的地方修建更大的道場,但想擁有小昆侖洞天結界,還是遙遙無期、不可想象的事情。

這是題龍山曆代前輩留給史天一的福緣遺澤,集合一夥山野妖修的成天樂自然沒有這等好運氣。史天一引領眾人邁過木橋進了點睛小築,成天樂回頭望去,來處不見那麵石壁,隻有張樂道插在地上的兩截樹棍,四周群山也看得清清楚楚,這便是小昆侖結界的玄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