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進入冬季,成天樂與小韶一路朝著西南方向行走,穿越洛基山脈深處,伴隨著無邊蕭蕭落葉。這一帶地廣人稀,崇山峻嶺中更是罕見人跡,隻有在偶爾穿出深山時能看見蜿蜒的公路,順著公路可以找到人煙聚集的現代化市鎮,兩人也會經過那裏看一眼。
他們每天露宿山野中,此番千裏徒步也是修煉。就像當初在蘇州金雞湖畔那樣,成天樂以跨步行樁修動中之靜,感應天地間純淨的靈動。但以他的如今的修為,遇絕壁可平步而上,甚至淩空虛踏而行,元神舒展能與天地靈息共鳴。
小韶本是畫中姑蘇世界山水神韻凝聚成靈,當初也是自感自悟踏上修行之道,於人世間並無師承。但妙就妙在,那畫卷世界本身就諳合修行之道,蘊含著層層境界的演化。她從混沌走向清明,就似天地間的那一縷靈動。
如今小韶與成天樂一起,也在體會修行的發端,明悟過往無意間所修的種種境界。成天樂雖然失去了畫卷裏的姑蘇世界,但有小韶在身邊,他走過的天地山河中也始終伴隨著那詩情畫意般的靈韻。
兩人在這條路上除了印證當年的修煉,最主要的就是研究那枚風之魅舞中的一縷菁華氣。那枚風之魅舞已是煉化好的空間神器,使用它的過程其實也是在熟悉和掌握空間神術。反複將那一縷菁華氣取出來再收進去,到最後小韶和成天樂已經用不著再刻意施展空間神術,就是自然的使用他們所領悟的移轉空間神通。
就這麼簡單的反複過程,也是對神識之力的修煉。因為菁華氣無形無質,也沒有體積的概念,要展開元神世界將之包容,才能使其彌漫在山野中。元神有多麼強大,就可以讓這縷菁華氣彌漫的多麼廣。假如控製的不好,這縷辛苦采得的菁華氣就會重新散入天地間,因為它本就是天地靈息的一部分。
喬彩鳳隻說此物可輔助修行,卻沒說該怎麼用,他們也在反複體會和研究著菁華氣的物性,越研究越覺得玄妙難言。萬物生機勃發的氣息太旺盛了,在它彌漫籠罩的範圍內,簡直連枯木都會發芽。菁華氣並非一味外丹餌藥,使用它也不是通常的借助外物修煉,它的妙用就包含著天地自然的本源中,而如今最適合以之煉形。
曆“色()欲劫”邁入修行門徑,下一步將迎來的考驗是“身受劫”,在那些修煉本源力量的教廷修士口中,也稱之為“血脈的純淨”。修煉可使人知覺敏銳、精力充沛,但隨著修為繼續精進、功力漸深達到某個臨界點,人又會突然變得很虛弱,有莫名的傷病發作,這個階段又稱為“退病”或“小練形”。
這是身心的變化導致了隱疾、舊傷和各種先天性的隱患暴露,人的身體不可能如理想般的完美無暇,各種傷病也會留下痕跡。要想踏上修行之道、擁有術法神通,爐鼎形骸也將經過一次徹底的淨化,喚醒並擁有健康完美的旺盛生機。這種狀態在丹道中又稱為“五氣朝元”,通常情況下人就不會再生病了。
成天樂已有脫胎換骨修為,重曆身受劫當然不會有任何傷病隱患發作,原本隻是印證這一段修行曆程而已,很難讓他的修為根基再有任何突破。而菁華氣的出現,卻讓這種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當成天樂定坐修煉之時,沐浴在彌漫的菁華氣中,菁華氣的籠罩範圍恰恰就是元神所能展開的世界,與天地間的生機共鳴律動,重曆身受劫爐鼎不僅更加純淨完美,而且勃發的生機也更加旺盛自然。
如此已經是一種相當理想的收獲,可成天樂仍在堪悟更多的玄妙。他發現這縷菁華氣無形無質,這種狀態下可與形神呼應相融,於是嚐試著進入了畫卷世界,果然將菁華氣也帶了進來。
畫卷裏的姑蘇世界已消失,隻留下一無所有的混沌,混沌世界當然沒有空間的概念,是普通人很難理解的無物無邊。成天樂當初並沒有打開真正的洞天門戶,如今仍隻有小韶和他才能夠出入這裏,但任何東西都帶不進來,沒想到菁華氣卻能以這樣一種方式被帶進畫卷。
菁華氣彌漫,仿佛已在混沌中消散,畫中世界仍是一片混沌,卻能感應到有莫名的生機恍惚孕育其中。繼續修煉時,兩人便進入畫卷世界行雙修之法,神氣交感共曆身受劫。
在溫哥華遇到細鼻子和尖耳朵等妖修,聽聞了他們來到人世間的經曆有所悟,成天樂重曆色()欲劫回溯修行之初,經過了一番修煉又重曆身受劫,而菁華氣的出現就像是為此刻準備的。然而最令人意外的是,它竟能化入畫卷中的混沌世界,成為那混沌中蘊含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