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大將一個不少,看來皆懂得保護自己,身先士卒也是看人數和形勢。如被圍了能激勵士氣,占優時飛身而上便是**了!
張遼麵無愧色,端坐於位,看來和莊生交情也不太好。
馬超一臉得意,不過郭嘉看了他一眼,立刻收斂。
郭嘉直接說:“我方共損兵約六萬,算上馬超之騎折損,還可湊足二萬騎兵。莊生軍除少數逃逸外,全部被滅,損兵十萬,張幼冥和莊生確認戰死。”
武嶽峰感歎:“一將功成萬古枯!我們以十二萬圍十萬,占著天時地利人和,還有諸多準備,特別是投石之器殺敵過半。如無,恐為兩敗俱傷!”
郭嘉想了想說:“這算大捷。以萬餘兵力擊潰十萬,那是扯淡,除非對方蠢的駐紮在泄洪口上。我們以六萬換十萬,賺了。且莊生國被滅,指日可待。”
武嶽峰想想,他也知道莊生和張幼冥不是神選者,道:“秦州可再派多少軍力?”
郭嘉道:“秦州現在餘兵約七萬,可調來二萬,還需緊急征兵,我們虎牢八萬軍可出七萬,而莊生之趙州,燕州兵力幾乎都被抽調虎牢。據我估計,僅京城約有二萬守備而已,南方啟城約四萬兵力需防守淮孔,無論如何啟城也不會調派。”
“我們隻需出兵二萬騎,南擾啟城,防止其不智,北出三萬直擊京城,再調一萬軍沿途攻打縣城。再加上北典韋之兵有萬,從長城南下。我們四萬攻京城,不必包圍,應可攻克。”
武嶽峰想想道:“虎州之軍如入燕趙,可有多少?”
郭嘉道:“於斌已從長城行走,沿路率三千軍士奔襲東關而去。長城乃不下虎牢之雄關,可以一擋百。”
武嶽峰還是覺得不穩妥,道:“命典韋率萬兵控製長城北關和東關,務必牢牢把控。現雖於斌配合,但需杜絕意外,其餘按你所說,立刻準備。”
兩日後,秦州軍又緊急征調來二萬。
武嶽峰又讓軍士休息一天,派馬超率二萬騎兵,直奔啟城,以防為主,不必進攻消耗兵力,如淮孔來襲,甚至可看情況幫助啟城,另派說客去說服啟城投降。
畢竟其主已死,啟城地處夾擊位置,降了是最好的選擇,要不跑都沒地方。
武嶽峰留張飛雲郭清駐守虎牢,畢竟夫妻同心,更放心些。
他與郭嘉清之,虞姬張遼領三萬步兵直接突襲京城。
另有一萬兵由拓拔圭率領逐縣攻占。
張誌城回秦州去了,畢竟張誌城乃武嶽峰最早手下,十分信任,武藝雖也不差,但是和馬超,張遼之輩相比還有差距,所以多由其駐守秦州。
短短十日後,燕趙之州風雲變色。
武嶽峰大軍已到京城五日,占據南門,擺開攻城器械,但隻是試探進攻了下。
再看拓拔圭。
十日內拓拔圭連克三縣,且兵力不少反多。
以其速度,不足二月,二州十六縣都能被其攻克。
馬超那邊卻沒有什麼消息,看來啟城是沒降也沒出兵。
武嶽峰之所以沒有大力攻打京師,一個是城高十丈,即便拿下也需準備,再就是正在讓虞姬在京城內製造輿論壓力。
目前看,京城守軍也就二萬,但是民眾卻近百萬,堪比後世中小城市
武嶽峰暗罵:如果城內守將發動人民戰爭,這三萬人還真的不夠消耗!
隻圍在南門也是有考慮的,如果守軍出西或北門,無非就是取道虎州,那武嶽峰在後追擊,就可全滅之。
如向西行,那就更傻了,隻要堵住往南和啟城彙集之道,京城拿下隻是時間問題。
京城守將乃虎強,是莊生之悍將,且對莊生無比衷心,要不能留守麼?
武嶽峰本已煽動不少副將心動,但是虎強以強勢殺請降之將。
心理戰失敗了!
但京城大多權貴官商之類,聽武嶽峰之宣傳,對其接納,也算是有點效果。
又過五日,武嶽峰使出渾身解數,甚至還自己試圖親自勸降虎強,結果遭道其各種臭罵。
再後來,就是宣傳隊在下麵勸降,城牆上的人全部傻看。
武嶽峰覺得時機已到,京城並無民眾參與守城舉動,應可硬打城牆,突襲而入。
於斌居然領著一萬秦州軍來到,圍攻東門,分散守軍兵力。
武嶽峰立刻命郭嘉準備明日清晨攻城,就帶著虞姬和清之,和一幫護衛去會見於斌。
於斌到底如何?
武嶽峰不知道,但是他這次帶兵前來,確實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