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的犬種差異與分類依據
犬種差異
犬世界探秘,犬和人類共同生存後,由於人類不斷對其進行馴化、改良,其性格和身體的變化較為巨大,由此逐漸出現了今天的許多犬種。這些犬種身體構造共具哺乳類的特征,但其外表、形狀等反映了不同的個性。
首先以身體來區分,可分為船底形、扁平形、木桶形。扁平形的犬大都具有苗條身體,修長的四肢且腳力好,主要代表為蘇俄牧羊犬與東非獵犬等。另外鬥牛犬、巴哥犬則屬典型木桶形。而在三大類中,最多的為船底形。
其次可從背部形狀來區分。犬的背部形狀主要指犬的基甲部到尾部這一段,可分為水平形、彎曲形和弓形三大類,90%以上的犬種為水平直線形,前進時能順利迎風而行,鬥牛犬的背部則為彎曲形。弓形犬的基甲到尾部呈弓形,格雷伊獵犬、前蘇俄牧羊犬等四肢敏捷的犬屬於此類。
犬隻的口吻也具有不同形狀。吻長而尖表示嗅覺靈敏;不長不短屬中間形;鬥牛、巴哥、北京犬則屬扁鼻形。總體而言扁鼻形的嗅覺感應較遲鈍。至於犬身上的被毛,其毛質、毛色、毛量都有較大的差別。基本上將被毛分為上毛及下毛。犬身上的毛有防止水分滲透及保暖的作用,早春時容易掉毛,這是下毛脫落所致。不過馬爾濟斯犬則無上下毛之分。
分類依據
AKC是American KennelClub的縮寫,可以直譯為“美國養犬俱樂部”。此組織成立於1884年,現在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犬業機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純種犬是未被AKC承認的犬種,例如著名的藏獒。因為這些犬種的發展並不夠成熟,所以它們還不能參加正規的比賽,準確地說,是可以比賽,但是沒有資格爭奪冠軍。但是這些純種犬有資格參加敏捷性比賽、服從性比賽。當一個犬種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很有可能被登記承認,AKC也在不斷地登記承認新的犬種。
現在,是否體會到了每個犬種都在為人類做出不同的貢獻,滿足人類不同的需求。而犬展的意義就在於不斷地改良、培養更優秀的純種犬,讓人類永遠跟自己最好的朋友和諧地生活在這世界上。
AKC犬展分組
也許細心的你會發現,在正規的犬展中,比賽是分組進行的,什麼工作犬組啦,玩具犬組啦等等。在AKC標準中,犬類分組是按照用途進行的。因為每一種犬都在為人類服務,為人類做出貢獻,所以,傳統犬展上人們會把不同用途的狗分成不同的組別來比賽。這就是我們在犬展中看到各種組別的原因。
狗狗的身體構造和機能
皮膚
皮膚實際是動物身體上最大的器官。皮膚的主要作用是保護身體免受傳染和物理傷害,防止熱量和水分散失。
犬的皮膚由被毛覆蓋一一盡管有些犬隻生來就是無毛品種。毛發還有利於讓犬的身體保持溫暖,防止皮膚受到傷害。被毛豎起也可應對威脅,讓犬看起來體型更大。部分皮膚或被毛經過進化,具有了特別的功能。腳下麵的肉墊比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厚得多。觸須比普通被毛更長更粗,對於觸摸非常敏感。除臉部外,身體的其他幾個地方也有,可向犬傳達來自身體周圍的信息。
聽覺
犬的聽覺非常靈敏,可聽到超出人耳聽覺範圍的聲音,而且部分品種的聽覺要比其他品種更靈敏。犬耳形狀和朝向各不相同,取決於品種和用途。通常認為狼是家犬的祖先,它們都有比較大的耳朵,而且可四周轉動。這讓它們能夠辨別出微弱聲音的方向。耳朵與大腦協作,有利於保持平衡。
視覺
犬的視覺功能已變得非常適應捕獵,尤其是動作迅捷的小型犬隻。各犬種的視覺範圍各不相同。比如,格雷伊獵犬就比北京犬的視覺要遠,其眼睛位於頭骨上更加靠前的位置。盡管通常認為犬看到的世界是黑白的,但最新的觀點可不這麼認為。其眼睛的結構,並因為它們是自然界的日間獵手,讓很多犬科專家相信犬具有全色視覺,盡管有些顏色它們更加容易辨識。行為試驗似乎顯示犬對紅色最為敏感,也能區分綠色和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