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方法是在行政技術上任用漢人官僚,由他們來進行實務。全國初期就是這樣成功的,由北方邊境的漢族知識分子協力治國;而待進人中原,單單的山林野夫已經無法管理廣土眾民了!
不過,新興的金王朝倒是出了不少有能之士,他們從改革國家製度著手,讓原先簡單的部族國家搖身一變而成為中華帝國的正統王朝。大太子宗幹就是實行這個大事業的人員之一。他是二太子宗望和四太子宗迅的兄長,也是太祖皇帝的長男,由於他的母親並非正式的妃子,因而沒有繼承帝位的資格,但他並不怨恨,反而以國家為重出任宰相。他和另一名漢人,也就是輔助他的大臣韓企先,立下了金的大部分國家製度。隻不過這分功績,在十年的混亂和失政之後,完全複歸於無。
“古來大兵大役者未以民怨沸騰而喪國身亡者無”
這是清代史家趙翼的記載。自古以來,發動大規模戰爭的權力者,最後多是因為引起人民的怒火而使國家和自己滅亡的。但為何這些當權者卻又不斷地重複這樣的愚行呢?趙翼筆下的怒氣曆曆可見:權力者是不會從曆史中學會教訓的!
金國的治安因此不斷惡化,叛亂四起,在南邊,有漢民族的農民起柒反抗官吏;而在北邊,則有契丹族的反叛。契丹,就是以前北方的遼國,在西元-一二五年為金所滅亡。同年,全軍也侵人宋國國境,於是,短短兩、三年間,遼、北來兩個大國就被新興的金所滅了。
不過,王朝雖然被滅了,土地上的人民並沒有因此消失。’“本來,中國農民都是溫和麵忍耐的,但如果欺人太甚的話,就會揭竿而起,直到撂倒侵略者為止。在金以前的遼在侵略之時也是十分暴虐,在“打草間”之中將抵抗者全部殺掉,想要以恐怖支配一切。可是,農民的抵抗卻不曾稍歇,人侵者雖然一殺再殺,農民們依然踏著家族及同誌的屍體與遼軍對抗。最後,遼太宗終於害怕了,命令全軍撤退榮才止息……“哼!早知道中國是這麼難治的國家,誰還要特地跑來?北方的曠野生活還更愉快!”之後,太宗引軍北歸,卻於途中暴斃。官方對外宜稱是病死,但以其四十六歲的壯年,當可能有其他死因才是。順便一提,被稱為“太宗”的皇帝,在唐、宋、遼、金、元、清各王朝均是第二代的皇帝,此外則沒有稱做“太宗”的例子。
一百九十年後,金人人侵了中國,腐敗的大宋官軍隻有踉蹌論走的分。而在充滿殺戮、掠奪的風暴之中,民眾們又再度站起來了!他們知道誰才是真正能夠拯救國家危機的人,他們拿了武器。前往這個人的所在。
這個人就是留守在東京的宗澤。
III
全軍大舉侵入宋境是在宣和七年《西元-一-五年),這是宗澤六十七歲時的事情。他原是科舉出身的文官,之前主要是擔任地方知事之類的小官。
雖說他在民間的人氣很旺,但在中央政府的評價卻不高,就在他即將以一介清官終老晚年時,他的人生以及大宋帝國的命運竟出現了激烈的變化。
以軍事力量強行占領開封、並支配了整個黃河流域的金,把來的皇族-一加以囚禁。正當徽宗的九男——康王趙構,準備要接受金軍的叫陣,從陣營中出頭之前,遇到了宗澤。宗澤說服了康王不要出頭,並帶著他離開了金軍的勢力範圍,在南方即位成為大家帝國的第十代天於,亦稱高宗皇帝。
宗澤此舉確實改變了曆史,如果康王不這麼做的話,那麼,他就會和他父親徽宗及兄長欽宗一樣成為五國城的虜國,而不會成為高宗皇帝。而如果沒有能夠即帝位的人物,來就隻有解體滅亡一途了!
宗澤正確的判斷可說是救了宋朝。
對高宗來說,宗澤是個大恩人。即位的高宗當然是渡過長江來到了安全的場所避難,不過,江北的廣大地域可不能就這樣讓它完全落人金軍的掌握。於是,防衛這個地域、指揮來軍的任務,高宗就指名由宗澤來擔任。宗澤就這樣出任了東京留守,負責黃河和長江之間廣大地域的政治和軍事權。
雖然宗澤的地位很高,但實際上相當辛苦,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他必須阻擋如怒濤般南下的金軍,而不管是集結兵士、統整、訓練、實戰指揮、補給安排、修補城壁,甚至安排救出從戰火中逃出的人民……,等事情,全都落在他這個近七十歲的老人身上。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敵軍手中將開封奪回。而後,雖然四太子宗弼曾經領軍再度前來攻擊,卻被宗澤擊運。他的防守滴水不漏,四太子毫無對策,隻能帶著多數傷兵撤退。“宗爺爺/。這是金軍對宗澤的稱呼。所謂的爺爺,是“長者”、“大人”之類的尊稱。即使是敵軍,都對宗澤的才能與人格稱讚不已。開封周邊的民眾和義勇兵們都集結到宗澤的思前。在他們同中,皇帝和大臣們隻會躲在宮殿中享樂,真正站在最前線作戰的卻是老邁的宗澤。他會得到民心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一宗澤麾下的兵力將近二十萬,其中還有解元、成用等韓世忠的部將以及當時年僅。十五歲的嶽飛。嶽飛本來是在武將王彥手下,但後來就投效宗澤的陣營。
宗澤一見到驍勇善戰的嶽飛,自是十分欣賞,想要正式傳授孫子、吳子兵法給他,哪知,嶽飛隻看了一眼就還給他。,。“運用之妙在於一心。”嶽飛認為,與其空談理論,還不如加以實踐,訓練臨場反應。不然,如果被敵人偷襲,哪來的時間考慮兵書上的陣形?
真是自大的家夥!宗澤倒沒有這樣想,他反而欣賞嶽飛的氣概。心想,這個青年將來必會肩負宋的國運,所以便任命他為部統製的高級士官。一嶽飛後來也被金軍尊稱為“嶽爺爺”,被金軍尊稱為“爺爺”的,就用有宗澤和嶽飛兩人,連韓世忠都沒有被如此稱呼過。;受敵人敬重的名將,卻被自己人猜忌,最後遭到肅清命運的,在曆設上屢見不鮮。
宗澤的功績和人氣,當然也震動了高宗所在的宮廷。那些貪生怕死、看人眼紅的廷臣們,開始在高宗的耳邊嚼舌根:撾。“宗澤是個危險的人物,他之所以主張戰爭,不是為了國家,全是為了自己的功績!”一一“不能夠相信宗澤!他周旋於宋金之間,是想求自立廣
“宗澤一直催促陛下退禦開封,此事萬萬不可!否則將會成為他的傀儡!”
“還有,宗澤跟前集合了許多號稱義勇軍的無賴漢,如果接近他不就危險了嗎?”
高宗雖然不是那麼昏庸,但在接二連三的讒言之後,對宗澤的信賴也大不如前了。
這時,宗澤正準備渡過黃河給金軍來個大大的反擊,以收複河北失土,他已將戰略、戰術、補給、編整等各方麵都考慮周詳,剩下的就等一高宗的敕命而已。宗澤提筆上奏朝廷許可渡河對金兵展開攻擊,同時亦告知高宗,為了提高全軍的士氣,請明確地昭告天下決戰之意,希望高宗能還都開封。
但是,朝廷對這份奏文,並沒有回應。
“陛下為何不允許我們反攻呢?再下去就失去勝機了呀!”
如果宗澤有自立為王的野心,那根本不需要高宗的許可,隻要自行出兵打勝了就行了。但是,宗澤依然謹守為人巨子的本分,一連上了二十次的奏文,卻沒有獲得任何回應。
他當然知道自己受到猜疑了。
在接任東京留守以前,宗澤有許多可以避難的機會,但他還是撐著蒼老的身體立於最前線。這樣一位忠誠的老將,沒法非難皇帝,隻能不斷哺哺自語著: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杜甫的七言律詩<蜀相>中的一節,形容三國時代諸葛孔明的生涯,如此無法回報的忠誠之念,宗澤可說是和他相同。
在未獲出兵的許可之下,日子就這樣過去了,金軍在黃河以北的支配力逐漸強化,領土的回複也愈來愈困難了。不過,宗澤並沒有打消出兵的念頭,隻是,肉體的極限較精神的極限來得更快,宗澤倒在病床上了。
“宗留守病篤!”
這分急報讓開封全城被一片肅然的空氣所籠罩,陰曆七月,殘暑已過,秋風滿地之下,全軍的憂色也與日俱增。老將的病情急速惡化,在短短幾天內已經無法下床。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裏,昏迷的宗澤突然大叫:
“渡過黃河!”
病床四周的將士因而驚醒,隻見老人家又無意識地喊了一次:
“渡過黃河!”
、隨著而來的是激烈的喘氣聲,但沒有多久,宗澤就不再發出任何
聲音了!在風雨夜,這些勇壯的鐵甲武士們也不禁放聲大哭。
宋建炎二年(西元-一二八年)秋七月十五日,七十歲的宗澤病
逝。在他死後,宋軍再也沒有收複黃河以北領土的機會了!
、宗澤的訃報終於來到高宗眼前。此時,高宗正在江南的健康府中
(後世的南京,曾為吳、東晉、劉宋、南齊、梁、陳、六代首都),來到此地
後。高宗就再也沒有回黃河流域的意願了!
j,高宗一麵悼念宗澤,一麵也稍有些後悔。在贈與了宗澤“忠簡公”
的縊號之後,又派了杜充接任東京留守至開封,這也是當初破壞黃河
河堤阻擋金軍南下的人。
‘現在追憎縊號又有什麼用呢?”兵民的怒意和失望逐漸提高,畢
竟杜充並不是足以接任宗澤的人,他雖不是無能之徒,但卻殘忍、猜疑
心重,而且對集結的義勇兵態度冷淡。遇到質疑他的人,他都會趁機
將其殺害,結果導致失望的將兵們-一離開開封,連韓世忠也帶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