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旗袍的女人——巴峭
中國女人的婀娜多姿,近代以來和旗袍聯係是非常緊密的。確切地說,旗袍其實是我國滿族婦女的服裝,幾百年來,一直是我國婦女鍾愛的服裝式樣,長盛不衰。尤其是身材高挑豐滿的北方女人,穿著旗袍,更把女人的天賜美麗彰顯無遺。
一
這是北方大漠戈壁中的一個邊塞工業城市。王和平生於此長於此。
那正是新中國的大建設時代,人們滿懷著對未來的希望,並且深信不疑充滿了信心。
那個時代的人們穿著是非常樸素,藍色,灰色,黑色,黃色是主色調。就是女人們也頂多有件花棉襖。
生活雖然清貧,可人人都有當家做主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成年人唱的是: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兒童們唱的是:戴花要戴大紅花,騎馬要騎千裏馬,唱歌要唱躍進歌---。
王和平出身於一個轉業軍人家庭,又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自然是感到幸福享不了了。雖然沒有麥當勞和肯德雞,但也在父母和師長的養育下,順順溜溜地成長起來,轉眼就到了上學的年齡。
那時,北方的工業城市都是按照蘇聯老大哥的模式建設的。王和平的家在一片新建的俄式青磚房中。這一片住戶中,有工人,有幹部,有專家。住房都是根據人口進行分配的,沒有什麼級別區分。雖然各色人等雜處,可也是其樂融融,很少有鄰裏糾紛和幹群矛盾。
王和平所上的學校在城市南麵的一個小山崗上,故此學校就叫南崗小學。他每天上學和放學都要路過和他家隔幾棟的一排青磚房。這排青磚房的一對夫妻逐漸吸引了他的注意。這是一對典型的知識分子,年齡和王和平他們的父母差不多,大約在三十五歲上下,他們出生大在城市,都是大學生。男的現在是副總工程師,女的是教師。這對夫妻在當時的環境中由於他們的出身和生活習慣很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引人注目。
男的,身材魁梧,一米八幾的個頭,是單位不可或缺的工程技術大拿,還是業餘籃球賽場上的主力中鋒。在那個業餘生活很單調的時代,他在女人們心裏是什麼位置,那時的王和平還不曉人事,自然是無從知曉了。
女的,身材高挑豐滿,皮膚白皙細膩,眉眼清澈熱情,不但是優秀的中學教師,還是很多公務交際場合的外語翻譯。王和平在上學放學的路上,隻要遇到她,就很愛看,但他不知道,她是多麼地令眾多女人們在背地裏妒嫉的。
這一對夫妻,還喜歡假日裏雙雙在公園裏散步。雖然他們的穿著和大家一樣的樸素,但他們卓而不群的風姿是這個小城當年的一道風景線。
二
王和平小學還沒有上完,忽然一陣東風來,學校就停課鬧革命了。一轉眼工夫,高年級大一點的學生都加入了紅衛兵組織,把校長老師都打倒了,又出去串聯了。
這可是象王和平這樣大的男孩子們獲得一次大解放的時期。老師們低眉順眼,大氣不敢出,他們管不了王和平們了。回到家裏,父母也是心事重重,無暇多管了。好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自由的都不知道怎麼來享受這空前的自由。就象籠中的小鳥,突然重回藍天不知道怎麼飛才好。
時間一長,王和平和左鄰右舍的一幫孩子發現去街頭看各派組織的辯論很有意思,唇槍舌劍各不相讓煞是熱鬧。漸漸地,他們看出了一點門道,這就是每到辯論高潮時,
各派組織都有人向圍觀的群眾拋灑傳單,傳單是五顏六色,鋪天蓋地,人們爭相檢拾,很有意思。以後,王和平他們就每天挎是沒有課本的空書包,見撒傳單的就搶,幾場辯論下來,他們的書包便裝滿了各色傳單。回到家後,他們將這些傳單集中起來,捋平碼齊,折疊成型,再裝進各自的書包。第二天,大家都挎著被各色傳單塞得滿滿的書包,專門往辯論最激烈聚集人最多的地方湊,在適當的時候,王和平一個手勢,大家都把書包裏的傳單朝人群上空漫天撒去,人們跳躍爭搶的場麵蔚為壯觀,使王和平們感到了極大的滿足。在一段時間裏,他們樂此不疲。
好景不長,他們的這種行為引起了各方組織的注意。這些組織不知道這些孩子是受什麼組織支使的,也不明白怎麼撒的傳單什麼組織的都有,簡直是一鍋亂燉。於是,這些組織就想搞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可是,這些孩子撒完傳單一眨眼就沒影了。終於有一天,在這些孩子剛撒出第一遝傳單的時候,有一個頭目模樣的人大喊一聲:“抓住他們!”王和平們頓時魂飛魄散,四處逃竄。還好,王和平和兩個夥伴還沒有跑散。可是,慌不擇路,不知道怎麼回事,昏頭昏腦地就跑進了一個空曠閑置的廠房裏來了。雖然沒有被人家抓住,可是叫人家追的快要累吐血了,他們癱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起不來了。